×

东方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

东方慕尼黑阴谋(远东慕尼黑阴谋是怎么回事)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4 04:29:46 浏览129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远东慕尼黑阴谋是怎么回事

  远东慕尼黑阴谋
  Far East,Munich Scheme in
  日本侵华时期英美等国在东方策划对日绥靖,
  牺牲中国的国际阴谋。因袭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会议方式,史称远东慕尼黑。促成远东慕尼黑危机的主要因素是:英、美的东方绥靖政策,德国、意大利一度进行的劝和调停,日本的诱降和中国国民党当局的妥协。
  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1938年12月在日本政治诱降下,亲日派汪精卫集团公开投敌,国民党当局的妥协分裂倾向日益加强。英、法、美由于欧洲局势的牵制,无力东顾,遂策划召开太平洋国际会议,欲使国民党政府同日本“议和”。1939年7月24日英国与日本签订《有田克莱奇协定》,承认日本侵华为“合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英国由于法西斯德国在欧洲发动进攻,急于对日妥协。1939年10月英、法从华北撤军。1940年8月8日,英外交部拟定《对日总协议》的备忘录,力图达成全面对日妥协。
  1940年法国溃败,英伦告急,日本南进趋势加强。英国开始转向诱引中国参加英美集团,利用中国战场拖住日本的策略。德、意在战略上急于要日本从中国脱身,南下打击英、美,以配合其全球攻势;经济上又有攫取中国市场的需要,一度成为劝降中国的主角。1940年底,德外长通过劝和,力图拉国民党当局结束战争参加法西斯阵营。
  1941年3~12月美、日进行秘密谈判。美国面临西线告急 、东线吃紧的严峻局势,为了援英反德,确保欧洲重点,力求避免或推迟在远东与日冲突。谈判中美国承认伪满,同意日本延缓从中国撤军等,出卖中国换取日本同意恢复“门户开放”,以维护美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
  由于英、美和日本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坚持正确政策,反对英美阴谋,从而扭转了危局。

远东慕尼黑阴谋的介绍

远东慕尼黑阴谋(Far Eastern Munich)又称“东方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前夕美英绥靖主义者纵容日本侵华的政策。1939年7月英国驻日大使克莱琪同日本外相有田八郎签订《有田—克莱琪协定》,英国承认日本侵华的实际局势,这是张伯伦政府自慕尼黑阴谋以来在远东对法西斯势力的又一次重大妥协。因此《有田—克莱琪协定》的签订成为远东慕尼黑阴谋的标志。

军事问题.日本当年投降真的是因为中国还是因为美国放的2颗核弹

  驳斥美国原子弹才是抗日战争胜利的论点
  作者:朱骥
  我是反对抗日战争的胜利来源于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的军事进攻这一说法的。整个抗日战争中国坚持了整整八年加上九一八事变就是14年。这14年当中美国人在干什么?苏联人又在干什么?他们关注的是欧洲是希特勒德国!南京大屠杀的时候,美国人在哪?苏联人在哪?依靠他们中国早不知道亡国n回了!
  而中国为什么没有亡国反而取得抗日战争最后的胜利。请看看当年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怎么说的吧。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次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属下策。”
  而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已经不能和腐朽的清王朝同日而语了。腐败透顶的清王朝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尚且没有彻底亡国。更何况,中华民国面对一个日本又怎么会灭亡?!
  中国为什么没有亡国反而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我看归功1.中国人民。如果没有中国四万万同胞面对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与日寇做殊死的搏斗,抗日战争怎么可能战胜凶残的日寇和日寇豢养的汉奸卖国贼伪军?2.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国民政府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军队和一切抗日武装。
  这里我要做个说明。四万万同胞之所以能够万众一心坚持抗战,蒋介石是领导抗日战争胜利的核心。蒋介石自始自终都没有投降日寇。这就保障了中国政府自始自终没有投降日寇。使得中国抗日战争有了首脑。而蒋介石与国民政府之所以没有投降日寇,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功不可没。正是有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与坚持抗战才促使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坚定了抗战的信念和信心。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实现的国共合作使得中国人民有了坚强的抗击侵略的主心骨。这才凝聚起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中国军队不仅在中国,还出动远征军营救出中国境外的7000英军。得到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盛赞。丘吉尔曾对罗斯福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坚持抗战,日本将多出100万日军横扫东南亚的盟军。
  中日这场全面与持续的历史大决战,总共进行了八年一个月又三天,双方总共进行过22次的会战(双方每次会战均动员兵力在十万人以上),1117次以上的战斗(双方兵力在一万人以上),以及38931次的小型接战,中国军人伤亡了360万人(其中国民党陆军损失310万,空军损失3万损失一半以上战斗机,海军基本全军覆灭),日军伤亡了110万,中国平民伤亡了3560万人,接近六千亿美元的财产以及无数的文物遭到日军的摧毁与劫掠。
  中国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难道是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就可以抹杀的吗?!!!
  (附录:东方慕尼黑:日本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极大愤怒。然而,美国和英国政府却对日本采取姑息、怂恿的绥靖政策,妄图利用日本侵略军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运动,以牺牲中国来换取它们自己的利益。这就是“东方慕尼黑阴谋”。
  对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美国政府不仅不谴责,反而口口声声说要保持“友好公正的立场”。美国务院甚至宣称,“中日之间的武装冲突给和平和世界进步事业带来严重的打击”,双方应负“共同的责任”,公然偏袒日本侵略者。
  英国政府采取了同美国政府一样的立场。“七·七事变”爆发后,英国便邀请美国共同 “斡旋”,替日本转达所谓的“和平条件”,即要蒋介石政府投降。1937年9月12日,中国就日本全面侵华向国际联盟提出申诉,要求世界各国制裁日本。然而,当时把持国联的英国对此百般拖延和阻挠,敷衍了事,企图把中国的申诉推出国联之外。1939年4月,英国驻华大使往返于日本和蒋介石政府之间,积极策动“中日议和”。与此同时,日本则在中国的沦陷区内进行反英活动,并寻找借口封锁了天津的英国租界。日方声称,若“英国不同日本全面合作”,日本将不解除对英租界的封锁。在日本的强大压力下,英国决定向日本让步。1939年7月2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承认中国的现状和在华日军的特殊需要”。7月17日,英国政府又同意关闭滇缅公路3个月,切断了所有通过香港援华物资的运输。
  美国和英国不仅在政治上姑息纵容日本侵略者,还在经济上通过贸易渠道向日本提供大批战略物资。据日本官方统计,仅1937年上半年,日本就从美国进口钢铁130万吨;“七·七事变”后的一年内,美国运往日本的军事战略物资竟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英国不仅供给日本大批军用器材,还租船帮助日本进行军事运输。
  为了维护各自的利益,日本和美国在亚洲问题上相互利用,讨价还价。日本为了在侵占中国部分领土后继续向亚洲南部推进,提出日美“共同防共”,要求美国承认“满洲国”,同意日军留驻华北和内蒙古和迫使蒋介石投降等条件,以便独霸中国,并为侵占南洋做准备。美国由于其战略重点在欧洲,因此采取了同日本妥协的政策。美国虽然同意“共同防共”、承认“满洲国”、诱使蒋介石投降等条件,但同时表示不能放弃对蒋介石的影响,力图保住它在中国的利益。此外,美国还要求日本遵守“机会均等、门户开放”政策,并极力要求日本维持西南太平洋地区的现状,以保护美国以及英、法、荷等国既得的殖民利益。
  从1941年3月至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双方共举行了60多次谈判,妄图实现美日妥协、牺牲中国、反共反苏的“东方慕尼黑阴谋”。然而,美日之间的肮脏交易最终以日本偷袭珍珠港而中断,美英策划的“东方慕尼黑阴谋”宣告破产。)

两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

1.时间:1914-1918年

2.根源: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导火索: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青年枪杀)

4.交战双方:

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后期成为协约国,以自身利益为转移)

协约国:英、法、俄、意大利 、美国、中国等

5.主要战场: 欧洲

6.重要战役:

凡尔登战役:1916年,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是一战中最残酷的战役,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

索姆河战役:在1916年7月1日爆发,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7.战争结束: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俄国爆发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退出战争。1918年土耳其、奥地利、德国先后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8.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9.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1919年协约国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了和议,签订《凡尔赛和约》

华盛顿会议:为重新瓜分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1921年,由美国建议召开的国际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二战爆发

1.直接原因:1929—1935年的经济危机加速了德、日等法西斯的建立,法西斯势力是战争的制造者。

2.交战双方: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德意日)VS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美、苏、英等26个国家)

3.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二)战争经过

1.巴巴罗莎计划:二战中德国侵苏行动代号,1941年6月实施,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称卫国战争);10月,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粉碎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2.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加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反法西斯同盟: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4.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5.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

6.开罗会议:1943年,由中英美三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日本的战后处置问题。

7.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东西两个战场(苏联红军和美英盟军)夹击之中。

8.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在苏联雅尔塔召开,决定成立联合国。在没有中国参加的情况下,承认外蒙古独立,被称为东方慕尼黑阴谋。

9.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会议还通过了《波茨坦宣言》,督促日本帝国主义必须无条件投降。

10.战争胜利:1945年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结束。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全面结束。

(三)战后处置

1.纽伦堡审判:1945年11月20日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纽伦堡开庭,开始了对纳粹德国首要战犯的审讯和判决。1946年10月1日正式闭庭。

2.东京审判: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甲级战犯的国际大审判。

二战爆发,英国为何封闭滇缅公路,苏联撤志愿航空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没有根本解决交战国的政治矛盾,反而在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执行了更加不公平的政策,致使引发了一战后欧洲的动荡。欧洲的不稳定,让各国都惶惶不安,结盟、失约,再结盟、再失约,成为欧洲乱象的标志。

这些乱象的背后,其实都在传递一个信息——各国都不愿再开仗。然而,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却牵扯了英、美、苏等国敏感的神经。美、英两国担心其远东利益遭受损失,苏联更担心“腹背受敌”,围绕中国战场,各国纷纷出手。

令人意外的是,苏联成为大规模支援中国的首个国家。

苏、日两国可以用“世仇”来概括,自19世纪90年代,双方围绕着远东地区发生过多次战争。结果是,日本胜多败少,并跻身列强的行列。沙俄垮台后,苏联加强了军事建设,尤其是陆军方面,比“重海军,轻陆军”的日本强了许多。

1927年,苏联与南京政府因“中东路事件”断绝外交关系,日本趁机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整个东北。在苏联的国防战略中,西线防范波兰,东线警惕日本,这件事对于苏联来说,是个重大威胁,为了消除隐患,该是展示苏军强大的时候了。

随着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彻底暴露出“称霸”的野心,他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为了防范来自苏联的压力,关东军由最初的8万人增至30万人,在他们的如意算盘中,“3个月解决问题”后,转头进攻苏联。

苏联一面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向远东地区增兵,一面开始全面支援中国的抗战,从1937年到1940年间,提供了价值3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并派出“志愿航空队”进行有限地防空作战。在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下,日军终于被拖入了“持久战”。

在中国战场不能“速战速决”,日本人归咎于苏、美、英等国的援助,在他们看来,要想尽快解决问题,就必须切断中国的外援,特别是趁苏联国内“清洗”,军队实力大减之际,在张鼓峰一带进行试探性进攻,结果日军无功而返。

不服气的日本人,于第二年的1939年,在诺门罕地区再次与苏军交战,双方投入兵力达20多万人。占有坦克和飞机数量绝对优势的苏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取得了战役胜利。日军损失惨重,伤亡4万人,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苏军不好惹。

就在日本深陷中国战场,不能自拔的时候,德国的进攻带来了转机。

从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开始,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建立的51个陆军师团,有25个在中国战场,共计减员115万人,由战略进攻转为维持劝降。随着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爆发,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中国战场。

首先,英国为了应付欧洲危局,决定放弃在华利益,保护其在远东的殖民地不受侵犯,这就是有名的“东方慕尼黑阴谋”。日本利用这个时机,以不策应德国为条件,要求英、美两国放弃援助中国,并封闭了当时外援物资必经的滇缅公路。

其次,苏联的防范重心转向西线。尽管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作保证,并参与了瓜分波兰,但苏军最高统帅部仍不放心,一面构筑“东方防线”,在战略上防范德国;一面为避免两线作战,缓和苏日关系,将“志愿航空队”从中国撤回。

让日本人感到欢欣的是,对抗战失去信心的汪精卫,率领几十名政府高官,以及几十万军队投降,成立了“伪政府”。对中国抗战来说是重大损失,它不仅动摇了全民族抵抗的决心,而且在国际影响上,处于十分不利的局面。

更有甚者,逃亡重庆的国民政府,也对“持久战”产生了动摇,他们秘密地在香港与日本谈判,准备以承认满洲国和同意日本在内蒙古驻军为条件,达成停火协议。中国的抗战岌岌可危,反观日本在这个时期,似乎越来越主动。

尽管敌后抗战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动出击,尤其是华北的八路军,集合了20多万人的部队,发动了以破坏日军铁路交通线为主的“百团大战”,振奋了全民族的抵抗决心;但对于整个国际形势来说,影响力十分有限。

关键时刻,美国的态度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1940年,是同盟国最困难、最关键的时期,欧洲被失败、投降的阴郁氛围所笼罩,亚洲的日本显露出咄咄逼人的态势,南下的势头也越来越明显。罗斯福从长远的利益出发,敏锐地感觉到不能再退让,否则留给自己的回旋空间越来越小。

特别是中国战场的抗战,可以牵制大量的日军,从而为准备开战的美军,争取更多的时间。也就是说,美国要想获得世界主导权,参战是迟早的事情,尽管“孤立主义”盛行,但对同盟国的物资增援,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美国利益的。

一是,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全面禁止对其出口包括石油、废钢铁在内的战略物资。作为“天生”资源匮乏的岛国,特别是石油,长期依赖于美国进口。发动侵华战争、实施“南进政策” 就是为了找油。一旦油断了,日本将不攻自破。

二是,确定联华抗日。通过租借法案将中国列入借贷国,一亿美元的贷款迅速到位。一方面,开展双方军事合作,罗斯福秘密下令,允许空军退役军官参加志愿援华队,并以最优惠的价格提供100架最新战斗机。

另一方面,同意由陈纳德牵线,中国出钱招募300多名志愿飞行员和地勤人员,建立一支航空队,这就是人们熟知的“飞虎队”。尽管与苏联无偿的“志愿航空队”相比,美国人过于“算计”,但对中国抗战的影响和帮助还是很大的。

更振奋人心的是,就在德、意、日三国签订同盟条约的第二天,罗斯福宣布德国为头号敌人,日本排第二,并谴责其侵略行为,表示要与之斗争到底。这个积极的“信号”,无疑就是美国准备参战的宣言,坚定了同盟国抵抗的信心。

随即,英国政府开放了滇缅公路,重庆方面也停止了同日本的秘密谈判。当然,美国援华的态度逐渐积极,还是看到了中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决心,以及将日本拖入一场“全民抗战”的力量。也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反法西斯同盟才真正确立起来。

如果没有美国的“积极信号”,中国抗战还能继续吗?欢迎留言和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远东慕尼黑阴谋的事件简介

日本侵华时期英美等国在东方策划对日绥靖,
牺牲中国的国际阴谋。因袭用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会议方式,史称远东慕尼黑。促成远东慕尼黑危机的主要因素是:英、美的东方绥靖政策,德国、意大利一度进行的劝和调停,日本的诱降和中国国民党当局的妥协。 1940年法国溃败,英伦告急,日本南进趋势加强。英国开始转向诱引中国参加英美集团,利用中国战场拖住日本的策略。德、意在战略上急于要日本从中国脱身,南下打击英、美,以配合其全球攻势;经济上又有攫取中国市场的需要,一度成为劝降中国的主角。1940年底,德外长通过劝和,力图拉国民党当局结束战争参加法西斯阵营。
1941年3~12月美、日进行秘密谈判。美国面临西线告急 、东线吃紧的严峻局势,为了援英反德,确保欧洲重点,力求避免或推迟在远东与日冲突。谈判中美国承认伪满,同意日本延缓从中国撤军等,出卖中国换取日本同意恢复“门户开放”,以维护美国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既得利益。
由于英、美和日本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导致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坚持正确政策,反对英美阴谋,从而扭转了危局。

为什么说慕尼黑阴谋使苏联构建集体主义失败

他使苏联进一步看清了,西方国家企图将法西斯国家祸水东引的阴谋,彻底放弃了对西方国家的幻想,开始独立构建自己的东方战线

2战期间 美国和中国谁对日本投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楼主既然问的是决定性作用的,那就是美国了,就是因为那两个原子弹,加速了日本的投降
而中国起到的是关键作用,正是因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兵力,才导致美国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进攻到日本的本土。
所以决定性作用和关键性作用不是一个概念。当然分开来看待、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