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蓝狮足球俱乐部

厦门蓝狮足球俱乐部(厦门蓝狮足球俱乐部的球队发展)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20 22:26:33 浏览327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厦门蓝狮足球俱乐部的球队发展

1996年,原国家队主队队员、原天津队主教练沈福儒出任厦足第一任主教练,带队参加全国足球乙级联赛。虽然在小组赛中仅名列第三,但因另一组的第三名自动弃权,使厦门队幸运地参加了最后阶段的比赛。然而厦足没能抓住这次机会,兵败武汉。厦足第一次冲击甲B失败。
1997年,原大连队主帅张宏根出任厦足第二任主教练。比前任更为不幸的是,在张宏根带领下的厦足连小组都未能出线,再次被甲B拒之门外。然而事情的转机出现在了比赛结束之后,当年年底,厦足俱乐部出资1680万元人民币收购了广东佛山佛斯第俱乐部,使厦足自动取得了明年参加甲B的资格。
1998年,原国家队教练谷明昌接过了过渡性主教练、厦门本土球员及教练陈庄庄的教鞭,成为厦足第四任主教练。队中21名球员来自13家俱乐部,厦足由此成为国内成份最复杂的球队。在性格沉稳、颇有儒帅之风的谷明昌的带领下,厦足在当年的甲B联赛中6胜10平6负积28分,最终排名第六,并创造了主场无一败迹的纪录。这个成绩对第一年打甲B的厦足来说已属不易,但对在球队成立之初便提出“三年冲甲A”目标的厦门市领导来说,却不能接受。于是,在1999年,曾带领大连万达连夺二次联赛冠军,并创造50余场主场不败的原大连队主帅迟尚斌接替谷明昌成为厦足第五任主教练。
1999年是厦足最辉煌的一年。在迟尚斌的带领下,厦足在联赛一开始便稳居积分榜榜首,并提前两轮实现冲A目标,提前一轮获得甲B联赛冠军。当年厦足的成绩为14胜4平4负。
2000年,迟尚斌未能续写他在厦足的神话。厦足在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甲A联赛中,高开低走,最终以6胜5平15负积23分排名倒数第二的成绩,又回到了甲B行列。厦门足球俱乐部已于2001年2月8日正式由厦门卷烟厂控股,并取得冠名权,将足球队易名为“红狮”队。
2001年,廉胜必执教厦门红狮,战绩不好。
2002年,蔺新江执教厦门红狮,获得甲B冠军,由于取消升降级,所以未升入甲A。
2003年,蔺新江执教厦门红狮,战绩不好,中途改为厦门吉祥石狮。
2004年,高洪波执教厦门吉祥石狮,中途改为厦门蓝狮,获得中甲季军。
2005年,高洪波继续执教厦门蓝狮,获得中甲冠军,冲超成功。
2006年,高洪波继续执教厦门蓝狮。期待更多辉煌。
2007年,赛绩不佳,降入中甲。
2008年,球队在没有企业接手的情况下正式解散。

厦门蓝狮解为什么要解散

几年以前,厦门足球俱乐部一直被圈内人戏称为三无俱乐部,无办公场所、无训练基地、无梯队建设。其实,这支职业队何止三无。没有自行培养出的主力球员。当年,厦门从佛山买来了一支甲B队伍,开始混在职业联赛的日子,到目前为止,没有自行培养出对中的主力,自行培养的球员也不多,每年均出资购买内外援,球员的输血占用了一大笔经费,2006赛季,仅购买球员就花了1500多万元,即使在现在,俱乐部也没有完整的梯队建设,仅有一支队伍参加城市运动会。没有培养出合格的教练人才。职业联赛以来,厦门历届主教练均是外来和尚,一些教练为球队、为俱乐部付出巨大的精力,也创造了好成绩,但是一些教练却是不欢而散。甚至有教练控制球队后,产生一些私下交易,结果是人心散了,成绩下降了,巨额投入也白花了。没有固定的赞助商,厦门俱乐部成立时曾有50多家股东,后来全部撤退,最近几年,全靠烟厂支持,既是赞助商,又管理球队,其他固定的大赞助商一直没有找到,市场开发举步维艰,不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没有稳定球市。在经过职业化初期的火爆之后,厦门球市每况愈下,即使到了中超,看台上的球迷也是越来越少,球迷的稀稀拉拉也反映了厦门足球市场的冷清。没有统一的球迷组织。厦门球迷不近人数减少,而且没有统一组织,几次曾有整合的尝试,但最终捏不到一起,各球迷团体仍是一盘散沙,各唱各的调。没有寻找到合理的发展模式,职业化以来,厦门足球一直在苦苦支撑,找不到一条适合自己生存的发展模式,每年均靠输血度日,靠政府补助维持,近几年来,政府补助已经超过一个亿,而这些投入如用于发展其他公益事业,已是一笔非常可观数字,尽管政府曾大力支持,但厦足仍然扶不起来,找不到发展的方向。11年了,尽管几代厦足人付出了努力,但现在除了队中从外地引进来的球员,厦足仍然什么都没有,而可以预见到,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随后的日子里,厦足仍然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在这种情势下,厦门还有必要每年投入巨资来养活这样一支球队吗?

厦门蓝狮足球俱乐部的历任主帅

姓名 在任时间 沈福儒 1996年 张宏根 1997年 陈庄庄 1998年 谷明昌 1998年 迟尚斌 1999-2000年 廉胜必 2001年 蔺新江 2002-2003年 高洪波 2004-2006年 高达明 2007年

厦门蓝狮足球俱乐部的球员列表

球衣号 球员 英文名 位置 生日 国籍 身高(cm) 体重(kg) 出场次数 进球数 1 韩锋 Han Feng 门将 1978-01-20 中国 187 75 8 0 2 卢文 Lu Wen 后卫   中国 188 80 0 0 3 杨晨 Yang Chen 前锋 1974-01-17 中国 185 79 24 3 4 梅尔坎 Gabriel Melkam 后卫 1980-03-13 尼日利亚 186 80 24 0 5 王博 Wang Bo 后卫 1982-05-08 中国 185 70 20 0 6 孟垚 Meng Yao 前卫 1981-05-05 中国 180 65 8 0 7 张然 Zhang Ran 后卫 1977-02-15 中国 180 75 8 0 8 耶里奇 Branko Jelic 前锋 1977-05-05 塞尔维亚 182 78 24 2 9 邹侑根 Zou Yougen 前卫 1975-02-25 中国 175 64 24 5 10 金济尼奥 Quinzinho 前锋 1974-03-04 安哥拉 182 78 18 1 11 任猛 Ren Meng 前卫 1977-10-29 中国 177   17 0 12 李鲲 Li Kun 前锋 1981-08-27 中国 186 75 18 2 13 黄世博 Huang Shibo 前卫 1987-06-16 中国 168 70 0 0 14 王欢 Wang Huan 前锋 1989-12-07 中国 189 85 0 0 15 韩浩 Han Hao 前卫 1987-10-14 中国 179   15 0 16 赵铭 Zhao Ming 前卫 1984-12-24 中国 187 71 13 0 17 宋超 Song Chao 前卫 1985-01-17 中国 178 73 0 0 18 张天罡 Zhang Tiangang 前卫 1985-02-20 中国 174   17 0 19 魏惠平 Wei Huiping 前锋 1983-06-16 中国 174 65 12 1 20 党云飞 Dang Yunfei 后卫 1982-01-21 中国 187   11 0 22 谢清稳 Xie Qingwen 前锋 1987-01-02 中国 170   0 0 23 安琦 An Qi 门将 1981-06-21 中国 192 82 19 0 24 林鹏 Lin Peng 后卫 1985-02-08 中国 175 68 0 0 25 祁闽 Qi Min 门将 1987-02-17 中国 192 78 0 0 26 郭聪奕 Guo Congyi 前锋 1985-02-25 中国 176 67 4 0 27 乐倍思 Le Beisi 前卫 1981-10-01 中国 181 76 13 1 28 白磊 Bai Lei 前卫 1987-05-25 中国 177 74 20 0 29 宋灿 Song Can 前卫 1989-05-25 中国 179 72 0 0 30 华波 Hua Bo 前卫 1987-08-15 中国 180 72 0 0 31 冯涛 Feng Tao 前卫 1985-04-05 中国 175   16 0 32 张彭 Zhang Peng 后卫 1982-03-07 中国 197 80 11 5 33 杜开飞 Du Kaifei 前卫 1987-11-05 中国 176 60 0 0 34 洪贞宇 Hong Zhenyu 后卫   中国 180 72 0 0 35 佐里奇 Sasa Zoric 前卫 1974-09-02 塞尔维亚 170 66 7 0

厦门蓝狮足球俱乐部的球队解散

2007年因市领导调动,高洪波出走长春,高达明任教练组组长,球队名列中超倒数第一,降级。球迷纷纷要求其下课,可其却推责任:是政府的错。上赛季从中超降级后,厦门足球彻底走到了尽头,因为赞助等资金问题,他们连中甲也不打了。近日,中国足协与原厦足官员都向记者证实:厦足没有参加今年中甲的注册,也就是说,成立12年的厦足将继八一、国力等队后正式消亡。
降级后,厦门一直无人站出来接手球队,球员们纷纷寻求转会,安琦、邹侑根、李鲲分别加盟长春、成都与武汉,俱乐部也人去楼空。在今年是否打中甲的问题上,球队一直没给中国足协一个明确答复,所以足协也预备了几套赛程。到目前为止,厦足仍未完成注册。中国足协无法再等了,注册办主任马成全说:“中甲赛程已正式确定,4月5日开打。我们已将赛程传真给13个俱乐部,当然,其中没有厦门队。”这也标志着厦足的消亡。
除了少数球员成功转会外,大多数较年轻的球员根本没有出路,祁闽、吴昆盛、郭聪奕等准备参加五人制足球,许多人只能选择退役。前任总经理卢光瑞意味深长地说,“早在我下课那天,就已注定了今天的结局。主要是政府不想搞了,只要政府想搞就一定会有企业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