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尼克松主义(关岛主义)是什么啊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 1969年7月25日,他出访亚洲途经关岛,宣布对亚洲的新政策。其要点是:越战结束后,美国仍将发挥重要作用,并恪守业已承担的条约义务。但除非受到核大国的威胁,美将鼓励其亚洲盟友自己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的责任,而美则避免卷入越南式的战争。集体安全是美支持其盟友对付国内或核大国的威胁所谋求的一个目标。这一亚洲政策被称为“关岛主义”。以后,尼克松在历年的国情咨文中,进而把这一政策延伸为全球政策,以及处理与其盟友全面关系的总方针。1970年他把这个主义归结为美国与其全球盟友之间的“伙伴关系”(包括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并指出,其中心点是,美国将不再承担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尼克松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结束越南战争,在亚洲进行战略收缩,加强欧洲,抑制苏联的扩张,维护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既得利益。
尼克松提出了什么与欧洲发展新的伙伴关系的政策
尼克松主义以“伙伴关系”为核心,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尼克松把它们作为指导美国外交政策的三个基本原则,或称之为美国外交的三根支柱。具体地说就是,▲核心:“伙伴关系”用于调整与欧、日的关系,通过与欧、日建立“伙伴关系”,维系西方战略同盟,分担安全责任。1972年将冲绳行政权归还日本,1973年定为美国外交的“欧洲年”。1974年6月,与西欧签署《大西洋关系宣言》,建立新的、相对更为平等的美欧关系。▲后盾:“实力”政策是维持美国世界第一军事强国的地位,推行“现实威慑战略”,将“两个半战争”改为“一个半战争”,即放弃在亚洲打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的战略部署,从亚洲收缩,确保欧洲这一战略重点。1973年1月27日,与越南签署《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结束了越南战争,▲手段:“谈判”则是中美苏大三角关系和美国与其他国际力量之间关系的调节手段。●7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尼克松与苏联领导人先后举行3次首脑会晤,就限制战略核武器、双边关系、经济与科技合作等问题,签署了34个协议。●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中国发表“上海公报”,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打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尼克松的外交战略是在美国国力衰落的情况下,为维护美国利益、继续称霸世界而提出的,是美国战后外交战略和对外政策的转折点。▲2、“尼克松主义”的基本点是:▲●(1)结束越南战争,在亚洲进行战略收缩。尼克松进驻白宫后下决心结束侵越战争,实现“光荣的和平”,以便驱散“越战的幽灵”,“扭转美国士气(道德)与尊严下降的趋势”。▲●(2)加强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国和日本的伙伴关系。6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同美国在政治、经济、外交乃至防务等方面的差异和摩擦日益暴露出来。尼克松对新情况下美欧出现的问题采取了新的措施。早在1969年2月,尼克松出访欧洲时就表示“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继续履行对北约的军事义务,提供安全保障,并把北约视为美国“整个安全政策的基石”。▲●(3)推行“现实威慑战略”。其主要特征有:常规力量态势改打“两个半战争”为打“一个半战争”,准备在欧洲与苏联打一场大战,同时准备在东北亚、中东等地打一场小战;战略核力量以“充足论”代替“优势论”。同时认为在常规战争和核大战之间存在一个战区核战争阶段,主张发展战区核力量,增加美国的选择余地;认为苏联对西欧的进攻将是一场闪电战,驻欧美军平时就要作好准备,而且要与盟国之间实行“战略分工”,“共同负责。”1974年8月,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其后的福特政府基本上沿袭了“尼克松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