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 全世界自画像最多的画家是谁
- 拉斐尔是哪个时期哪个国家的画家
- 世界上的大画家的几部人物肖像的名字
- 丢勒:历史上的“自拍”楷模,天赋极高的文艺青年,有什么样的艺术成就
- 拉斐尔生平 雅典学院
- 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派》里的人物
- 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画家或者雕塑家有自画像
- 拉斐尔画家国籍
全世界自画像最多的画家是谁
文图/鸣飞
鸣飞自画像。
认识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甚至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
小时候,因家境不好,没有父母看护,受到过一些人的白眼,内心颇自卑。更有一些长着富贵眼的人,看我穿的不好说我长的难看。在那一阶段,我对自己的认知是不准确的。当有人嫌恶我,说我不好看的时候,我就回家照镜子,但镜子给不了我答案,因为那时候不知道啥叫美。
记得学画时,学校请不起模特,由学生轮流当模特。在我当模特时,一个老师给我画了一张画像。我一看,他竟把我画成了村妇样。我立时觉得这个老师不怀好意,或者揶揄也有可能。后来,这个老师办个人画展,同学喊我去,我婉拒了,不想再接近这个有意或者无意丑化过我的人,他的行为,对青春期的我,是一种伤害。我对自己的认知是,虽然不好看,但也没恁丑。
手机拍的自画像局部。
第一次觉得自己好看,是张曙光老师画了我一张油画头像。又一次轮到我当模特,张曙光老师支起画架,和同学们一起做画。一天下来,他把我画得维妙维肖,还很美。我想,他应该是美化我了吧。我很喜欢这张画像,但是第二天,这张画却莫名地失踪了,张曙光老师甚至怀疑是我拿了。
一个老师把我画丑,一个老师把我画美。而我,究竟是怎样的?
当时一起学画的有一个叫老魏的男生,我们曾结伙去尖岗水库玩。老魏主动给我拍照,还洗出照片来送给我。当他把照片递给我,照片上的我一张苦脸。我说难看,就撕了。我的举动,让他很尴尬。撕照片这一行为,说明我对照片上的我不认可。这张照片让我看到我皱眉不好看,从此不再皱眉。笑对生活,其是一种选择。
这是一张失而复得的照片。当时因为我觉得不好看,随手就送人了。那人珍藏至今,我偶尔看见,觉得挺好看的,又要了回来。过去的审美和现在的审美,真的差别太大了。感谢那人,存放了20多年没有扔掉。
教我计算机操作的张培丰老师曾经关心地敲打我说:你的内心一定很悲伤。这可能是气质中流露出来的,表情也掩饰不住的吧。
我从小没有在父母身边长大,又无兄弟姐妹亲戚照顾,除了年已古稀的姥爷姥姥,我一无所有,受各种欺负,有各种悲伤是难免的。当张培丰老师敲醒我之后,在我各种能力强大之后,童年的一切也都不介意了。当神马都成了浮云,我的面部表情才云淡风清。
丑小鸭,终于长成白天鹅。其实,曾经的陋质,是不断否定校正的过程。
我爱我自己,特意为那个时期的自己画了张自画像——静静地审视自己,与自己相处,孤独是不可避免的,不完美也是难免的,完善自己是必须的。作画虽孤独,但又充满享受。
这张自画像用的是查红兵先生无意中为我拍摄的照片,拍摄地点是他家的老院子。事隔20多年,他已经获得摄影奖项多多。之所以用这张照片,不是因为好看,而是因为,我觉得这张最像我。
我将背景换成了天鹅湖,远处有一只天鹅,在喊爸爸妈妈——这应该是自己内心的最真实反映吧。
很多画家都画自画像,这不是自恋。自画像其实是内心的独白。画出自己的长相,以及精神长相,还有灵魂长相。这是对自我向内的探索,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我要做怎样一个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或将在自画像的绘制过程当中,通过思考用绘画表达出来。
这张自画像的绘画过程,我曾在网上晒出。从没画好到画完装框,一直都有一种声音:画没照片好看,照片没本人好看。照片没本人好看,我是不信的。我已奔五的人,怎可能比青春时还好看?这不太可能。人要有自知之明,任别人怎么夸,自己都要明白事实真相:现在的我,已近知天命,可缓缓归矣。
画没照片好看,倒有可能。董爱云女士评论说,画中人缺少点味道。她说照片的眼睛很特别,有一种朦胧美,而我没有画出这种美。
我对此张自画像还是比较满意的。欣赏原画和看自画像照片,感觉是不同的。可能拍摄技术和器材的问题吧,略有变形变色。
梵高一生画了约40张自画像,我想,以后我还会再画自画像,徜徉缤纷的颜色中。探究真实的自己,很幸福。
END
:张鸣飞
作者简介:
鸣飞,少时学画,中年从文,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拉斐尔是哪个时期哪个国家的画家
拉斐尔(1483年——1520年)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与列奥那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合称“文艺复兴三杰
世界上的大画家的几部人物肖像的名字
马奈《吹笛少年》
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佣》
布歇《狄安娜出浴》
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
梵高《加歇医生的肖像》
梵高《没胡子的自画像》
拉斐尔名作《西斯庭圣母》
维米尔作品欣赏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毕加索名画《熨烫衣服的女人》
毕加索名画《悲剧》
毕加索名画《扇子女人》
毕加索名画《花篮女人》
毕加索名画《马上的姑娘》
毕加索名画《江湖艺人》
毕加索名画《立着的裸女》
毕加索名画《土耳其装束的夫人》
毕加索名画《哭泣的女人》
毕加索名画《自我陶醉的女人》
好多呢,就不一一列举了
像丢勒的自画像 梵高的自画像 伦勃朗的自画像 好多大师都为自己画了许多自画像 。
丢勒:历史上的“自拍”楷模,天赋极高的文艺青年,有什么样的艺术成就
文艺复兴“三杰”的事迹已经在后世广泛的流传,但文艺复兴时期人才辈出,也有不少拥有才能的杰出作家被现代人“埋没”。现代的人都喜欢自拍,自拍能展现自己的美观,但是在文艺复兴的时代,想要“自拍”也只能通过的作画的方式。
在那个时期,有一名后世名声赫赫的艺术家在当时可是一个“自拍狂魔”,自己年幼时就开始为自己作画,整个艺术生涯以自己为中心,这样一个“自拍”狂魔的故事你们是否知道呢?
丢勒自画像
丢勒的童年历程
在物资匮乏的十五世纪,德国的纽伦堡的一个普通 家庭,一个拥有18个孩子的穷苦家庭,每天为了生活而奔波,但是这样一个庞大却贫困的家庭,却有两名孩童孕育着大大的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而家庭的环境是实在不允许的。
于是这两名兄弟开始抽签决定,是谁去打工,是谁去上学,坎坎坷坷的得出了抽签的结果,哥哥到矿场打工挣钱,等到对方学成归来再换人工作赚取学费。结果是弟弟被抽中了先到艺术学院进修,而哥哥在矿场打工赚学费。
为了不辜负哥哥的厚望,弟弟在艺术学院努力的学习,弟弟的天赋异禀和刻苦的学习,很快得到老师的赏识,很快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弟弟衣锦还乡,哥哥的却因为矿场的劳苦生活,手早已磨损不堪,提笔都成了一件难事,艺术生涯已经泡汤了,而弟弟为了纪念哥哥的牺牲,而创作了这一副后世闻名的《祈祷之手》。
丢勒《祈祷之手》
其实细心的赏画者们可以看出,这幅画手的原型并不是在矿场劳作的哥哥,而是丢勒以自己的手为原型创作的一副手的画。当然上面的是一个广为流传的留言罢了,但比较当时的年代,也属于历史的一部分吧。
丢勒天赋初现
丢勒最早期的《自画像》这是丢勒年仅十三岁时候所做的第一幅“自拍”。从画作的表面上看,丢勒的洞察力就远超常人,相比部分刻板的自画像,十三岁的丢勒在为自己作画的时候甚至加入了动作,给画作增添了一丝丝的喜感,在细节上也将自己的五官刻画得很到位。
丢勒13岁时的自画像
无论是光线的运用还是柔和的线条甚至是脸部的阴影细节,都描绘得十分的用心,这样一名“自恋狂”在早期的时候就为了自己的艺术发展道路做了铺垫,丢勒为自己创作相比文艺时期出色的画家拉斐尔和达芬奇都要早得多。
1493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自画像当时年幼的丢勒已经在纽伦堡展露头角,拜师在著名画家沃格缪特的门下学习,在纽伦堡有这样的一个学习风俗,学徒们都要出远门历练,在期间自行积累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手法,相当于出国留学一样的模式。
丢勒当然也是纽伦堡众多学员的一员,但是丢勒的游学经历却历经坎坷,最初的愿望丢勒想去向雕刻大师马丁·施恩告尔学习雕刻技术,但是的在求学的途中,施恩告尔就去世了。随后丢勒辗转到了斯特拉斯堡去投奔另一位杰出的大师,在大师的指导下,丢勒完成来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幅“自拍”。在完成之际,丢勒就将此画送给了自己的未婚妻当做定情的信物。
丢勒自画像
在这幅画作中,色彩、线条和阴影方面还称不上一副优质的艺术作品,但在光影方面和人物形象刻画方面都十分的到位,丢勒手上拿着的刺蓟花是这幅画的亮点,在当时刺蓟花是象征着爱情中的男方向女方表示忠诚的代表,这幅“自拍”也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对未婚妻充满爱意的表达,也因为这幅画迎娶了身为贵族的妻子,身份地位都因此上升,金钱名利双丰收,还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
1498年丢勒《自画像启示录》
《启示录》
经过了五年的深造,丢勒经过时间的沉淀和不断的创作,在这5年,完成了流传世间的木板组画《启示录》,对比与之前的自画像,这个时期的自画像在色彩、光线和场景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更能凸显出丢勒艺术家的优雅气质。
《启示录》细节1
经过自己仔细描绘过的脸庞和衣服的细节部分,眼眸中透露的非凡气质,让我们能感受到当时的艺术创作家特有的气质,这样真实的展现手法,在当时是非常的稀缺的。
这一双带着手套的手,强调了自己身为艺术家的地位,这样高贵的双手是不允许从事劳苦的工作的,透露出丢勒追求的高雅和高贵。
《启示录》细节2
细心的读者们可以能可以看出,这幅画甚至连窗外的阿尔卑斯山的景象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这从侧面向我们展现了最典型的文艺复兴风格的风景画风格,也透露出丢勒曾经到此经历过的历程。这幅画也刻画出丢勒的个人创作的方向:将自己最真实的现实展现出来,作品就会自然而然的丰富精彩。
艺术的升华
在代表新纪元的1500年,丢勒为了表示自己作为艺术家的自信和信仰,在宗教文化和推崇古文化复兴的文艺复兴时期,创作了以自己为模板致敬耶稣的仿妆图。
将自己比作耶稣的自画像
右上角这简单的几句话表达的是:
“我是来自纽伦堡的阿尔布列希特-丢列,用木板油画的方式,用持久的颜料所完成的画作。”
才华横溢的丢勒将自己装扮成耶稣,卷发、浓密的胡子、毛领盛装、眼光望向朝圣者,用正面的展示来致敬耶稣,用自画像的方式来展现出对耶稣的虔诚,丢勒也在表达,作为一名艺术家我应该承担着跟耶稣相同的使命,和自己最严谨的作画态度。
自画像细节
这是丢勒展现自我意识最强烈的一副自画像,也能看出,丢勒通过自画像的方式来审视自己,也通过自画像的方式展示出自己身后的艺术水平,这个自画像也在暗示:
我,丢勒是一名以人为本的文艺复兴艺术家,耶稣虽然值得敬仰,但是我们依然得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观念。
这幅传世的经典名作也代表着西方艺术史进入了新的时期。
游学意大利在艺术创作水平的上升期,丢勒曾经两次到意大利游学,拜访了当时著名的威尼斯画家贝里尼和拉斐尔。贝里尼的画作色彩和光线运用的手法让丢勒耳目一新,也是在威尼斯游学的期间,丢勒第一次了解到了宣扬文艺复兴时期的画作,并达成共鸣,决定创作相关的画作。
丢勒《蓝色的翅膀》
在拜访拉斐尔的期间,也了解到拉斐尔也是一个自画像狂人,了解到了拉斐尔温润、光辉的画风,两人相见就如同一见如故一般,交谈甚多,两人还相互交换了自己满意的自画像作为纪念品。
新教徒的兴起时间线发展到了1517年,这段时间的欧洲相对来说比较动荡,而丢勒的风格也开始有了不一样的改变,当时的人文主义和印刷技术发展得如火如荼,主张神学的马丁·路德开始挑战天主教的权威,抨击教皇和教会的专制独权,批判教会的黑暗面,想要软化教皇的权利,让信徒们拥有的权利能变得更高。
马丁·路德
身在德国的丢勒虽然没有见过马丁·路德,但是略有耳闻,通过书籍上的记载,丢勒开始对马丁路德开始敬仰了起来,这一系列关于马丁·路德的书籍让丢勒解决了一系列思想上的难题。此时的丢勒身上的骄傲和自满已经被马丁·路德的精神而驱赶,丢勒的风格也开始有了转变,代表这一时期的画作《四教徒》就能完全展现。
《四教徒》
丢勒通过画作来向马丁·路德发出响应,宣誓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名新教的教徒,而画中的教徒们没有丢勒《自画像》的突出特点,但是都独具特色,展现了教徒中四种最典型的性格,也具有新教主张的风格特点。
晚期的病痛折磨下的丢勒1520年之后,丢勒的健康情况发展较为恶劣,经常卧病在床,饱含病痛的折磨,在这期间,我们可以看出丢勒的自画像呈现出来了自己万年的状态,虽然没有动用色彩的修饰,但是这样的画作能让我们看出甚多。
丢勒晚年自画像
我们可以从画作中看出,病痛的折磨让呈现出一股忧郁的气息,相比自己比作耶稣的自画像,早年的神采奕奕已经丢失了,从侧面表达出自己的命运和耶稣挂钩,自己晚年因受病痛折磨和耶稣受到迫害一般,都饱受苦痛,表达出仿徨。
结语
丢勒的天赋异禀,早在孩童时期就能创作出细节慢慢的自画像,到巅峰时期将自己比拟成耶稣的自画像,游学和新教徒的影响晚年创作,把自己命运和耶稣相挂钩的晚年自画像,丢勒几乎用自画像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和审视自己,这样的自我展现形式也是德国民族精神的体现,随着发展历程发展自画像,也让我们看见丢勒精彩的一生,也是现代最宝贵的绘画佳作。
拉斐尔生平 雅典学院
拉斐尔(1483~1520) Rapha这位青年是教皇的侄子,有名的文艺爱好者乌尔宾诺公爵弗朗西斯柯•德拉•罗斐尔;
画的右下:
15、 四位年轻人正围着古代数学家阿基米德(另说欧几里德),看他躬着腰手拿圆规在一块黑板上画几何图形;
16、 阿基米德身旁是埃及天文学家地心说的创始人托勒密,他头带荣誉冠冕、身穿黄袍,手托天体模型;
17、 托勒密的对面是大建筑家布拉曼特;
18、 画面最右端是拉斐尔的好友著名画家索多马;
19、 索多马和托勒密之间是拉斐尔,他头戴无檐帽,注视着观众;
画的中间:
20、 斜躺在台阶上的半裸着衣服的老人是古希腊犬儒学派哲学家狄奥吉尼;
21、 坐在台阶上倚箱沉思的是古希腊杰出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是西方最早提出朴素辩证法和唯物论的卓越代表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466688.html?si=4
拉斐尔的名画《雅典学派》里的人物
中心是柏拉图
他的两边分别是 亚里斯多德 和 苏格拉底
爬台阶上那个是 狄奥凯内斯 右边是托勒密(天文学
家) 欧几里德(数学家) 石台上写字的是 庇达哥拉斯(数学家)
主要人物就是这些
文艺复兴时期有哪些画家或者雕塑家有自画像
意大利的
文艺复兴三杰
都有自画像:达芬奇、拉斐尔、
米开朗基罗
。提香也有自画像。
德国的丢勒、
荷尔拜因
也有自画像。
拉斐尔画家国籍
拉斐尔(Raphael,原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1483年4月6日 --- 1520年4月6日),是意大利杰出的画家,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他的作品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不可企及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油画《西斯廷圣母》、壁画《雅典学院》等。
拉斐尔·桑蒂,公元1483~1520年,生于意大利乌尔宾诺小公国,是著名的画家。拉斐尔的父亲是宫廷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
拉斐尔潜心研究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并认真领悟,博采众长,尤其是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最后形成了其独具古典精神的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成为和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鼎足
《圣母的婚礼》图册
而立的文艺复兴艺坛三杰之一。
拉斐尔创作了大量的圣母像,显露出其非凡的天才。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比较有名的有《圣母的婚礼》、《带金莺的圣母》、《草地上的圣母》、《花园中的圣母》、《西斯廷圣母》、《福利尼奥的圣母》、《椅中圣母》、《阿尔巴圣母》等。
拉斐尔21岁时画的《圣母的婚礼》,不仅表明他充分吸收了佩鲁吉诺的艺术精华,而且后来居上,无论构图与形象塑造都有所创新。尤其是画面的平衡,背景的描绘,圣母玛利亚的端庄、文雅,均为前辈画家作品中所罕见。
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他怀着虔诚的心情谱写的一曲圣母赞歌。画面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形构图,人物形象和真人大小相仿,庄重均衡,画面背景全部用小天使的头像组成,构思新颖独到。圣母形象柔美圣洁,表现了母爱的幸福与伟大。
在《小椅子圣母》中,拉斐尔将圣母形象刻画得更加人性化,圣母的装束深受异国风情的影响,色彩绚丽充满东方情调。整幅作品构图完整,充分体现了拉斐尔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
拉斐尔最著名的壁画是为梵蒂冈宫绘制的《雅典学院》。这幅巨型壁画把古希腊以来的50多个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聚于一堂,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等,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类的创造力。
在《雅典学院》中,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土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指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以他们两人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形象生动,丝毫不显得杂乱。
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意大利画家。拉斐尔出生于意大利西北威尼斯和佛罗伦萨之间乌姆勃利亚省的一个小镇,他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 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 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聪明特别表现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合的创造。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 其中《大公的圣母》和《教皇利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教堂设计画稿。他的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职业生涯/拉斐尔
拉斐尔画作中的人物清秀,场景祥和,他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一位画家,在文艺复兴“三杰”中(另两位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他的画以“秀美”著称。年轻时他曾在佛罗伦萨学习四年,有幸仔细观摩了另两位巨匠的作品,从中领悟了不少。他的著名宗教画圣母系列将宗教的虔诚和非宗教的美貌有机地融为一体;他的画即使是“圣乔治和龙搏斗”的场面看起来也是平静安详的。他为梵蒂冈教皇居室创作的大型壁画《雅典学派》(School of Athens)是经典之作,他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将基督教和异教,统统融合到一起,创造出和谐的场面。
人物生平/拉斐尔
拉斐尔出生于意大利中部的乌尔比诺镇。他的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所以他从小就随父学画。11岁时,父亲去世,他给一位画家当助手。后来,他学习了15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积极吸取各派画家的优势和长处。形成了自己和谐明朗、优美典雅的艺术风格,开始走上了独创的道路。拉斐尔之母于1491年逝世,当时拉斐尔只是
八岁,父亲在1494年八月一日再婚。十一岁时成为孤儿,拉斐尔的正式监护人变成他唯一的叔叔。年幼时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后来转为跟随佩鲁吉诺的画室学习绘画,在1500年出师。
1504年,21岁的拉斐尔绘画了《圣母的婚礼》。此作品甚至超越了佩鲁吉诺,不论是构图或形象塑造也有创新。尤其是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其夫约瑟的端庄、文雅、画面之平衡和背景描绘,均为罕见的作品。
1504年时,拉斐尔居留在佛罗伦萨,他受当地的共和政治、民主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所影响,同时亦学习列奥那多·达芬奇的构图和米开朗基罗的人体表现和风格,使他的风格日渐成熟,从而迅速和两人齐名。
他所绘画的圣母画像都以母性的温柔以及青春健美,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其中最有名的是《安西帝圣母》《草地上的圣母》和《佛利诺的圣母》。
1513年-1514年。他绘画的大型油画《西斯廷圣母》,由圣母和圣徒组成的三角形构图,庄重均衡,圣母和耶稣表现了母爱的伟大。另外,《椅上圣母子》《阿尔巴圣母》都是他完美无瑕的作品。
1509年,他被罗马教皇尤利乌斯二世邀请绘画梵蒂冈壁画,其中位于签字厅的壁画最杰出。这些壁画分别代表了神学、哲学、诗学和法学这四个人类精神活动,作品表现与建筑装饰的充分和谐,庄重显明、丰富多彩。他在这段期间的重要作品还包括《埃利奥多罗被逐出神殿》《波尔申纳的弥撒》《波尔戈大火》《加拉泰亚的凯旋》等。他在23岁时绘画自画像及《西斯廷圣母》。而代表作是描绘一位学者的《卡斯蒂廖内像》和描绘一位女郎的《披纱巾的少女》。
1520年的春天,已患重病的他仍在绘画《基督变容》,最后因他逝世而未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