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柏林联合历史

柏林联合历史(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历史)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30 01:21:15 浏览11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东柏林和西柏林的历史

西柏林(West-Berlin)是对1949 - 1990年间柏林市西部地区的称呼。西柏林是自1945年二战结束后建立的美英法占领区。这一地区在此期间很大程度上与联邦德国(西德)相结合, 但是在法律上并不属于西德的一部分。 柏林的苏联占领区称为:东柏林,民主德国(东德)以之为首都。西方盟国认为柏林在法律上仍为四国联合占领区,不承认东柏林的首都地位。1961年起修筑的柏林墙将西柏林完全与其相邻的东德和东柏林地区隔绝开来, 直到冷战结束,柏林墙被拆毁为止。随着1990年两德统一,西柏林作为一个特别地区的地位也就此消失。柏林重新成为统一后德国的首都。
东柏林(德语:Ost-Berlin)是对1949-1990年间柏林东部地区的称呼,源于苏军在1945年设立的柏林占领区。

德国首都柏林有什么历史战争背景

如果有人问“二战哪座城市被炸的次数最多被炸得最惨,答案不是日本东京,也不是英国伦敦,这座城市以“在二战中被多国超千万吨炸药炸达363次,全市超90%建筑被毁坏”等数据位居榜首。难以想象这座被炸药炸得千疮百孔甚至可以说是一度夷为平地的城市,如今竟发展成6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名副其实成“最抗揍城市”。

柏林,作为德国最大城市也是德国的首都,不到1000平方千米的市区生活着370万人,如今在整个欧盟的城市圈里它的人口仅次于伦敦。在19世纪初,柏林作为欧洲平原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地带进而发展成世界第3大城市,工业革命后柏林人口增加了数十倍,城市面积也增加了许多。

然而二战时期,柏林却由人间变身一个被多国轰炸达363次的“地狱”:仅1940年至1945年这5年间,英美法盟军就以地面火炮和空投等方式,在柏林共投下约500万吨炸药,其中最大的航空炸药单枚达250千克就投了几百枚,近1000公里外的伦敦不考虑轰炸机的极限距离对柏林也是一波轰炸,仅半年时间内就投下4.55万吨燃烧弹和炸药。

二战结束后,举世闻名的柏林墙也被一分为二,德国全国呈观四分五裂的状态。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柏林都处于“缝补”城市面孔中,终于在“马歇尔计划”的援建下,德国仅花了10余年时间就达到战前水平。1973年东西德同期进入联合国全力翻建,在此后的20年时间里竟原样恢复了大比例的建筑,虽然此前拆除柏林墙,东德所主导的“迪斯尼乐园”式建筑被讽刺为“两大阵营竞争的产物”,但毋庸置疑的是,合并后的德国依旧以最美的姿态展现在德国人眼前。

柏林的历史背景也最终致使这座城市成为多元化又多中心的建筑风格,无论是古典红砖风格的市政厅还是连体式庞大建筑分立道旁,就连位于米特亚历山大广场的欧盟最高电视塔,都能看出柏林设计师和作为柏林人的艺术品味。这座全球“最抗揍”的城市,也是连续15年房租不断上涨的城市。

求关于柏林的历史介绍

柏林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这里最初是易北河东北的一片沼泽地,有西斯拉夫人部落的两个聚落点,名字分别是柏林(Berlin)和科恩(Cölln)。

直到12世纪,日耳曼人驱逐定居在这里的斯拉夫人后,才在施普雷河畔建立两个村镇,并且沿用其斯拉夫名字。柏林在1237年建成,位于施普雷河东岸,是商人的聚居区,科恩位于施普雷河西岸,是渔村。

1307年,柏林和科恩合成为一市,名字定为柏林,在阿斯坎尼家族的统治下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14世纪,柏林加入波罗的海和北欧的重要商业同盟——汉萨同盟。但是此时的柏林只是神圣罗马帝国边疆的一个荒蛮城镇。

1411年,来自德国西南地区的霍亨索伦家族的腓特烈出任边境总督(Markgraf),平定该地区的战乱,并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从1415年起,柏林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首府。1640年到1688年,腓特烈·威廉(大选帝侯)大幅强化中央集权,建立绝对君主制政体。

1688年其子腓特烈一世继位后,开创柏林在文化和艺术上的繁荣,他兴建夏洛滕堡宫、军械库、教堂和波茨坦离宫,为柏林赢得“施普雷河畔的雅典”的美誉。

1701年,选帝侯腓特烈一世加冕为普鲁士国王,柏林成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从18世纪的腓特烈·威廉一世和腓特烈大帝开始,柏林在中世纪的老城区西部修建大量的巴洛克式和洛可可式建筑,组成被称为腓特烈城(柏林)(Friedrichstadt)的新城区。

从19世纪初开始,柏林再次进行大规模扩建。1810年,柏林洪堡大学成立。从1837年起,普鲁士开始工业化进程,在柏林建立起西门子等工厂。1848年革命时,柏林也发生起义。

1862年,威廉一世任命俾斯麦为首相。1871年,柏林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1894年,建筑师瓦洛特建造国会大厦。

到20世纪初,柏林已经在工业、经济和城市建设上达到伦敦、纽约和巴黎的水准,成为又一个世界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同年2月27日发生国会纵火案。1936年在柏林举办第16届奥运会,纳粹德国将其作为展示自己的橱窗。1938年的水晶之夜事件中,柏林发生打砸抢犹太人财产的事件。

1948年为了反对盟国在德国西部实行的货币改革,以及迫使盟军退出柏林,苏联对柏林展开长达半年的封锁。盟国通过柏林空运挫败苏联的企图。

1953年6月17日,东柏林工人展开抗议生活水平下降而举行抗议,抗议不久即被苏联军队镇压下去。1958年11月10日,赫鲁晓夫宣称四大国对柏林的占领已经过时,要求美英法从西柏林撤军,并称6个月之内西柏林应当成为苏军可以自由进出的“自由城市”。

1991年,德国议会投票决定在2000年之前将首都从波恩迁回柏林。此后柏林展开大规模的重建工作。在国会大厦北面修建新的国会和总理府。以前是柏林墙脚下布满地雷的警戒地带的波茨坦广场重新成为柏林的商业中心。德国已经恢复其在欧洲的文化和经济中心地位。

扩展资料:

柏林市处于德国东北部的低地平原上。平均海拔在70米以下。地层属于沙质,施普雷河和大量湖泊、运河点缀其间,为柏林提供丰富的地下水,同时也使柏林地区森林茂盛。

按照柯本气候分类法,柏林是温带/湿润气候。来自北大西洋的暖湿气团使其冬季气候比较温暖。夏季则凉爽宜人,全年雨量分配较平均,冬季降水稍多。

柏林达雷姆(位于施特格利茨-策伦多夫区)的年平均温度是9.7°C(49.5°F),而年平均降水量为571毫米(22.5 英寸)。

柏林简史

柏林只有800年的历史,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然而,它的经历却是十分特殊的。1307年,一个叫做Cölln的城市同柏林合并。1451年在一次动乱之后,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二世将这个联合体定为国都。1701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在普鲁士自封为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后,柏林即被提升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这一时期在柏林建起了一批历史著称的建筑。国王一世的孙子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68)时期,建筑家克诺贝尔斯多夫的建筑,使柏林的城市建设又有了进一步发展。1806-08年,拿破仑占领柏林。 1814年,莱比锡的民族运动打败了拿破仑,将拿破仑掠走的在勃兰登堡门的四马战车又重新收回,放置原处。之后的几十年中,著名的建筑师申克尔建起了一批华丽的传统建筑,Lenné 建起了一批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公园。从19世纪中叶开始,柏林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人口也增长迅速。1871年,柏林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城市建设和经济进入发展的爆炸时代,柏林进入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的行列。 尼古拉教堂
第一次世界大战德意志帝国战败,也使柏林陷入严重危机,与此同时,德意志共和国在柏林宣告成立。1918年在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的首都柏林德意志共和国诞生了。 尽管当时的经济条件十分困难,社会不断出现革命和骚乱,在二十年代的文化生活仍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创新的话剧,明人云集的首映式,富有节奏的夜总会以及前所未有的夜生活使柏林成为“黄金时代”的中心城市。

为什么攻打战争的最终目标是柏林

到1945年初,苏军已将德军全部赶出苏联国土,并攻入东普鲁士境内。已陷入四面楚歌境地的希特勒妄想与节节进逼的苏军进行破釜沉舟的决战,他在维斯瓦河与奥得河之间构筑了纵深达500公里的7道防御阵地。

苏联最高统帅部调集了庞大的部队,配备了大量武器。准备在华沙——柏林方向上实施新一轮强劲攻势。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领受的作战任务是从崔可夫所部驻守的维斯瓦河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向库特诺、波兹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后来,由于英美联军在阿登战役中严重受挫,为了缓解西线盟军的压力,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将原定1月20日的进攻行动提前到1月14日进行。崔可夫在接到提前进攻的命令之后,立即组织集团军司令部制订了相应的进攻战役计划。

到2月22日,经过苏军30多个昼夜的浴血奋战,苏军胜利攻占波兹南。

当波兹南城激战正酣时,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近卫战车第1集团军的主力部队也不断向西挺进。1月28日,近卫第8集团军攻入德国境内;方面军司令官朱可夫元帅命令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及其友邻部队由奥得河向西继续进攻。

此时,崔可夫将近卫第8集团军的司令部西迁至普涅维,他本人则在普涅维与正在激战的波兹南城两地之间往返穿梭实施指挥。

1月31日,仅用一天时间,近卫第8集团军几乎就彻底攻克了梅塞里茨筑垒地域。自2月1日起,近卫第8集团军开始进入森林地带,逼近了奥得河。奥得河可以说是德国首都柏林的大门。为守住这一生死之地,德军在此调集了重兵进行防守,并出动航空兵对苏军实施了疯狂的轰炸,使崔可夫的部队遭受了较大损失。崔可夫亲临作战第一线指挥部队实施强攻,于2月3日攻占了渡河的登陆场;近卫第8集团军的攻击部队随即强渡了奥得河。但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苏军攻击部队的弹药补给出现了严重问题,使得部队的攻击力受到削弱。

鉴于形势的变化,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暂缓对柏林的不间断攻击行动,命令各集团军扩大奥得河的各个登陆场并使之连成一体,以便下一步对柏林实施大规模的进攻。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的任务是与别尔扎林将军的突击第5集团军一同攻占德军的科斯钦要塞。经过一系列的联合攻击行动,近卫第8集团军和突击第5集团军于3月29日攻克了科斯钦要塞核心堡,使两个集团军的登陆场完全连成了一片,于是,围攻德国柏林已是指日可待。

到1945年4月中旬,在德国东线战场,苏军已在宽大正面上前出到奥得河和尼斯河并占领了登陆场,攻占了维也纳,从东、南两面包围了柏林(距柏林仅有60公里)。在西线战场,盟军合围了鲁尔德军集团,进抵易北河,并向汉堡、莱比锡和布拉格方向发展攻势,距柏林也只有百余公里的距离。

但是,希特勒并不甘心失败,他又纠集了大量德军和国民突击营精心设置了防务:在奥得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了纵深达20至40公里的三道防御地带;在柏林地区,又精心构筑了三层防御阵地体系;在柏林城内还设置了大量的街垒防御阵地,甚至在临街的房屋的窗户上都修筑了坚固的射击孔,使整个柏林城变成了一座巨型掩体和射击阵地。为给守军打气,希特勒声称:“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战斗下去,正如腓特烈大帝所说,要一直打到那该死的敌人中有一个精疲力竭不能再战为止”。

为尽快攻克柏林以结束战争,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从1945年4月中旬对柏林德军发起总攻。由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1集团军群承担突击并攻占柏林的任务。朱可夫决定由崔可夫指挥的近卫第8集团军和第47、第3集团军及突击第5集团军从科斯钦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行动。

4月12日,朱可夫元帅向崔可夫发布作战命令,要求近卫第8集团军在霍尔措夫铁路车站和萨克森多夫村之间实施突击行动,突破德军的防线。

4月16日莫斯科时间5时整(柏林时间3时整),崔可夫下达了攻击命令。苏军的炮弹呼啸着倾泄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整个大地都在可怕的颤抖之中,苏军进攻部队随即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但泥泞的道路和纵横交错的沟渠以及德军的顽强抵抗,大大减缓了苏军的进攻速度,使崔可夫当天攻占泽洛夫高地的计划落了空。

针对战场的不利情况,崔可夫当即决定利用夜色掩护来秘密转移炮兵阵地,变更兵力部署,以便对德军实施出其不意的突袭。此一战术果然收到了奇效,近卫第8集团军于4月17日就突破了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夺取了泽洛夫高地;此后,苏军部队就有了将所有战车部队投入攻击行动的便利条件。

到20日晚,崔可夫的近卫第8集团军已突破了德军的第四道防线,前出到加尔岑、金巴姆、爱尼肯多夫一线;其友邻进攻部队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21日,近卫第8集团军迅速向柏林的东南郊和南郊,从南面收住了对柏林的合围圈,并于次日开辟了通向柏林东郊的进攻道路。

4月23日,崔可夫近卫第8集团军的进攻部队开始在达米河以西的柏林城区与德军守城部队展开激战;24日,近卫第8集团军以强劲的攻势向柏林市中心地带发起了攻击。此时,正视现实的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将军心里明白,柏林城的失陷已是几天内无法避免的事情了。

但疯狂的希特勒还不死心,他命令负责指挥作战的约德尔上将将西线德军全部撤回柏林,命令海军总司令邓尼兹元帅立即放弃海军的战斗任务而迅速调运部队回柏林,仍然妄想战局出现戏剧性的转机。但此时强大的苏军部队已开始对柏林德军发起了势不可挡的向心突击,希特勒的幻想逃脱不了破灭的命运。

在强击柏林的作战中,亲临一线的崔可夫将军命令战车部队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战术,以步兵、战车、炮兵和工兵的密切协同,全力弥补战车在巷战中容易暴露翼侧的弱点;这样一来,近卫第8集团军减少了战车的损失,大大加快了在巷战中的推进速度。

4月27日,崔可夫的部队逼近希特勒的最后一个堡垒——集中了帝国办公厅、国会大厦和希特勒大本营的蒂尔花园区;困守在此的德军仍然在进行最后垂死的抵抗。

5月1日凌晨3时55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将军打着白旗钻出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苏近卫第8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来谈判;崔可夫在此接见了他。克莱勃斯故作神秘地对崔可夫说∶“我想告诉您一件绝对机密的事,您是我通报此事的第一位外国人:希特勒已于4月30日上午自杀了。”

听到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拥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崔可夫以一付早已知情的模样,淡淡地回答说:“这消息我们已经知道了。”崔可夫立即到另一间房子里,用电话将情况向朱可夫做了报告。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崔可夫立即向克莱勃斯将军严正指出:“我要直接了当地问你,你们的抵抗有什么意义呢?你们的军队已经在投降,你们的官兵成千上万地作了俘虏,而此时此刻你还在提什么停战和谈判?”

5月1日9时45分,苏联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德军必须彻底投降,否则苏军将在10时40分对德军实施最后的猛烈炮击。在未得到回应的情况下,苏军按时发起了最后的强攻行动。

5月2日早晨,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上将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令;至中午时分,柏林守军全部投降。

1945年5月9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元帅、什图姆普弗上将、弗雷德堡海军上将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上了各自的名字;崔可夫作为历史见证人,参加了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

旷日持久的苏德战争终于落下了庞大的战幕。崔可夫以自己出色的指挥才能,为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为此,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决定授予崔可夫“苏联英雄”称号,向他颁发“金星勋章”,使他成为在此次战争中98名两获此项殊荣的功臣之一。而崔可夫所统率的近卫第8集团军也一同成为一支伟大的英雄部队,有233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十余万人次获得各种勋章和奖章,145个作战单位获得集体勋章。

柏林的历史

同欧洲其它一些大城市相比,柏林只有800年的历史,是一座相对年轻的城市。然而,它的经历却是十分特殊的。1307年,一个叫做Cölln的城市同柏林合并。1451年在一次动乱之后,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二世将这个联合体定为国都。1701年,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三世在普鲁士自封为王,弗里德里希一世后,柏林即被提升为普鲁士王国的首都。这一时期在柏林建起了一批历史著称的建筑。国王一世的孙子弗里德里希二世(1740-1768)时期,建筑家克诺贝尔斯多夫的建筑,使柏林的城市建设又有了进一步发展。1806-08年,拿破仑占领柏林。 1814年,莱比锡的民族运动打败了拿破仑,将拿破仑掠走的在勃兰登堡门的四马战车又重新收回,放置原处。之后的几十年中,著名的建筑师申克尔建起了一批华丽的传统建筑,Lenné 建起了一批具有高度艺术水平的公园。从19世纪中叶开始,柏林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人口也增长迅速。1871年,柏林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首都。城市建设和经济进入发展的爆炸时代,柏林进入了百万人口的大城市的行列。

柏林是哪个国家的

柏林是德国首都,也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现有居民约340万人。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四面被勃兰登堡州环绕,施普雷河和哈弗尔河流经该市。柏林也是德国十六个联邦州之一,和汉堡、不来梅同为德国仅有的三个城市州份。

柏林是欧盟区内人口第3多的城市(欧盟区人口最多的都市是法国的巴黎,其次是英国的伦敦)以及城市面积第8大的城市。它是柏林-勃兰登堡都会区的中心,有来自超过190个国家的5百万人口。地理上位于欧洲平原,受温带季节性气候影响。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土地由森林、公园、花园、河流和湖泊组成。据有关统数据统计,柏林总人口共有3,405,259人。

扩展资料

柏林原来分为23个区。2001年1月,柏林实施行政改革,把23个区合并为12个区(Bezirke)。每一个区再细分成为分区(Stadtteile),代表着传统的都市化地方。在行政改革以后,地方政府之间的重组仍然不断。现时,整个柏林的12区合共有96个地方政府,而每个地方政府亦再由数个街道(Kiez)组成。州议会有141个议席。现时由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组成大联合政府。

柏林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东部,大多是东德时期遗留下来的企业。主要工业部门有机械加工、食品、日用消费品生产。德国政府对东柏林的企业采取政府拨款、低息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西柏林是一个消费城市,长期依赖来自西德的大规模投资。统一后的柏林立足于发展为商业、金融和服务业为主,辅以手工制造业和食品等轻工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