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库油田

巴库属于哪个国家?中东那么多石油,二战时期希特勒怎么没入侵呢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30 17:45:32 浏览6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巴库属于哪个国家

巴库属于阿塞拜疆共和国。

相关说明

巴库(英语:Baku;俄语:Баку),也是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是阿塞拜疆共和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前苏联的石油城,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里海的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和交通枢纽。因坐落于巴库油田,巴库被称为“石油城”。

巴库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其面积约2192平方公里,人口为226万(截至2019年1月)。巴库由10个行政区和46个城镇组成,1月平均气温为5.1℃,7月平均气温为24.8℃。

中东那么多石油,二战时期希特勒怎么没入侵呢

中东地区坐落在地中海东部与南部一带。中东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富足的地区,因为在这里有其他地方找不到的资源。石油是全球不可或缺的资源这也就导致了如沙特、伊拉克、科威特都靠丰富资源而迅速崛起。不只是现代在历史上,中东也有过奥斯曼帝国这样辉煌的王国。但是奇怪的是在二战时期,希特勒却没有入侵中东,其中有着怎样的隐情呢?

首先就要说到当时中东的这些国家跟德国之间的关系,其实还算是和谐的。有一部分国家,与德国之间还很亲密。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中东这个地方,过去是英国跟法国的殖民地,而当时的德国大力的与英法交战,在中东看来简直就是大快人心的事情。德国可是从来没有欺负过中东的国家,这样一来谁敌谁友,一看就见分晓了。而在国际的大环境之下,当时的中东国家也真是不想加入与自己无关的战争,所以一直秉持着中立的立场。对于德国来说,当时的中东很多国家还是很有用处的,在经济方面危难之时或许还可以帮帮自己,德国怎么也不会轻而易举去打击中东了。

再来说说当时德国的战略核心,他们的整体战略目标也不是说把中东这个地方搞得怎么样,中东也没有什么犹太人的聚集地。当时的德国迅速的荡平了欧洲的许多国家,下一步的动作就是怎么在北非的战场之上取胜,以及怎么打败苏联。尤其是苏联,不仅仅是因为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也是因为当时德国还看上了苏联的巴库油田。巴库油田在苏联西部的高加索一带,是一个重要的产油地带。而石油对于告别冷兵器的现代战场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德国“闪电战”的经典,背后是石油源源不断的供应,而这也就很好的诠释了为什么希特勒不侵犯中东的原因。与其打翻中东让自己多一个敌人,不如让中东成为自己的石油补给站。

其实在整个二战时期,德国一直都对石油需求很大,也一度石油短缺。所以在当时德军非常想得到巴库油田,这样既可以打击苏联人,德国还能赚到一大笔。这样的好事,德国军队怎么会不干。可是想法很美好,实施起来就不太容易了,德国以为自己能快速的打一场漂亮仗。结果被牢牢的粘在苏联,一个个精锐师团都深陷苏联的积雪中。北非战场上,德国也不能取得压倒性优势。隆美尔再能打,也起不到什么扭转性作用。一个个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双方不断陷入胶着状态。即使德国对中东有兴趣,也是心有余,力不足。

巴库油田的兴衰

巴库是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其面积约2200平方千米,人口近170万。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阿塞拜疆人骄傲地称之为“黑金和白金”。在其共和国的国徽上,刻着石油井架与棉铃图案,是这个国家两大经济支柱的象征。实际上,巴库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5世纪,18世纪成为巴库汗国的都城。1806年并入俄国,1920年成为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建设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1940年,巴库的石油生产达到高峰,其产量占当时苏联总产量的71.5%。此后,巴库原油产量开始下滑,但直到1950年,它仍然是苏联的第一大油田,石油产量占苏联总产量的39.2%。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储量日益衰减,原油产量在累计开采12亿吨之后走向衰退,生产形势急转直下。1955年原油产量占全苏联的比重降为15%。1970年跌至5%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其所占比重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大为减慢,地位不断下降。

丘吉尔为什么轰炸巴库油田

  • 重要战略资源要地,以防落入敌手

  •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从这一天起,苏联开始了伟大的卫国战争。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场战争差点提前一年爆发,更令人吃惊的是,当时预谋偷袭苏联的不是希特勒,而是英法两国军队。近日,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刊登文章,曝光了这个险些影响整个二战进程的秘密战争计划。
    借口帮助芬兰抵抗苏联,英法想派兵控制北欧资源
    1939年11月30日,为了争夺具有战略意义的卡累利阿地峡,苏军跨过了芬兰边界,“冬季战争”正式爆发。当时正与德国处于交战状态的英法两国马上宣布苏联为侵略者,开始积极筹划针对苏联的军事行动。
    然而,英法并不真想援助芬兰,“冬季战争”只是英法染指北欧的一个借口,他们真正的目的是借机将北欧各国重要的天然矿藏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使德国无法获得急需的战争资源。于是,英国人计划向挪威北部派遣远征军,因为一旦拿下挪威沿海港口,德国从瑞典运送铁矿石、镍和其他战略性矿物的通道将被切断。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指出:“如果盟军占领挪威北部城市纳尔维克,那么就不难阻止德国船只在那里装载矿石,而且(盟军舰队)将毫无阻拦地沿挪威水域驶入德国。”
    同时,盟国还决定直接进攻苏联南部,计划轰炸苏联石油产地巴库,防止石油从苏联运往德国。此外,英法还打算控制黑海海峡,攫取罗马尼亚的油田。
    计划分三个方向进攻苏联,重点空袭苏联产油区
    1939年12月31日,英国巴特勒将军赶到土耳其进行交涉,要求土方允许英国使用土耳其东部机场和港口,发动侵苏战争。1940年1月15日,法国外交部秘书长雷雪通报美国:法国总理达拉第提议向黑海派遣舰队,封锁苏联的交通线,并炮轰苏联黑海港口城市巴统,对巴库的油井实施空中打击。雷雪声称:“法国要消灭苏联,必要的时候可以借助于大炮!”
    1月24日,英国总参谋长艾伦将军向战争内阁呈报了《战争总战略》备忘录,指出:“照我看来,我们只有尽可能地从各个方向进攻俄国,尤其是对巴库的石油产区发起攻击,在俄国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才能有效地援助芬兰。”为空袭巴库,英国向中东调派了好几个大队最新式轰炸机。与此同时,驻叙利亚的法国空军司令朱诺将军也接到了空袭巴库的命令。
    1940年3月8日,英军参谋长委员会向政府提交《1940年对俄国军事行动后果报告》。该报告考虑了对苏作战的三个基本方向:苏联北部的摩尔曼斯克等地区,远东地区和高加索地区。最后一个方向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报告强调,“高加索最脆弱的目标是巴库、格罗兹尼和巴统的产油区。”英军高层还力主海军参加作战行动,因为“在黑海使用航母突袭,可以更快地使俄国防御体系崩溃。”
    在制定作战计划的同时,英国人加紧了对苏联的侦察行动。从3月份开始,英军侦察机频频从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起飞,深入苏联领空进行侦察。很快,巴库的油田、巴统的炼油厂等重要战略目标的详细情况尽在英国人掌握之中。随后,盟军指挥部将首次轰炸巴库的日子定在了1940年5月15日,战争的阴影迅速逼近苏联。
    苏联特工及时发回情报,斯大林计划攻击苏伊士运河
    正当英法按部就班地进行对苏战争准备时,局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先是1940年3月12日,苏联与芬兰签订了和平条约,“冬季战争”正式结束,英法失去了发动侵苏战争的最好借口。接着,苏联特工把盟军的战争计划及时通报给了莫斯科。面对战争威胁,斯大林决心在巴库上空“盛情款待”盟军飞机。苏军指挥部迅速调整了战略部署,在巴库地区集中了全苏联1/3的防空火力和数百架歼击机。与此同时,苏联人的反击行动也在紧张地准备之中。斯大林将反击的目标选定为英国在中东和北非的军事基地,他计划派遣6个远程轰炸机团,共350多架远程轰炸机进行突袭。
    按计划,苏军轰炸机分为两个机群,第一机群将从克里木半岛起飞,攻击位于塞浦路斯和巴勒斯坦的英国基地以及叙利亚境内的法国军事目标。驻亚美尼亚的第二机群将成为决定性打击力量,他们将攻击驻埃及的英国地中海舰队,并炸毁苏伊士运河闸门,彻底阻断英国的航运。
    随着5月15日的逼近,苏军各部队早已严阵以待,一旦发现敌机来犯,苏联轰炸机就会立刻腾空而起……但希特勒彻底搅乱了双方的计划。5月10日,德军在西线转入进攻并重创英法联军。面对德军的猛烈进攻,焦头烂额的英法两国首脑早就把攻击苏联的计划抛在了脑后,一场奇怪的战争终于在爆发前5天终止了。

俄罗斯的石油工业主要分布在哪里

俄罗斯油气资源分布不均,其中陆上石油资源占87.4%,主要分布在西西伯利亚(占61%)、伏尔加-乌拉尔(占16%)、东西伯利亚-远东(占15.1%)、季曼-伯朝拉(占5.0%)、高加索(占1.8%)、其他地区(占0.7%);海上石油资源占12.6%,主要分布在北极海、鄂霍次克海和里海等陆架油气区。

主要产油区有以下三个:

1.西西伯利亚油区:面积约243万平方千米,在该油区已发现的约760个油田中有9个特大型油田(滨鄂毕、萨马特罗尔、红列宁、萨雷姆、凡科尔、特福林斯科-鲁斯基、普里拉日罗姆、东缅索亚赫和乌列戈伊)和56个大型油田,目前的石油年产量约占全俄石油年产量的65%。

2.伏尔加-乌拉尔油区:面积约70万平方千米,在此处发现油藏超过1000个,其中有1个巨型油田(罗马什金油田)和2个大型油田,目前的石油年产量约占全俄石油年产量的23%。

3.季曼-伯朝拉油区:季曼-伯朝拉油区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该油区已发现油藏约224个,其中大型油田8个,石油探明程度约47%,探明储量采出程度约26%,目前的石油年产量约占全俄石油年产量的6.5%。该油区部分原油具有重质、高含硫和高粘度的特点。

扩展资料

俄罗斯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碳氢化合物资源预计有850亿~900亿吨,包括石油200亿~220亿吨,凝析油30亿~50亿吨。2002年6月俄联邦政府制定了西伯利亚经济发展战略,战略中着重提出要在东西伯利亚建设新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中心。

俄罗斯的石油主要蕴藏在西西伯利亚地区,其石油储量占全俄的2/3,石油预测储量集中在鄂毕河中游地带,这里分布着下瓦尔托夫斯克、苏尔古特和萨伊姆三大油区。

俄罗斯的第二巴库油田在哪里

  “第二巴库”为伏尔加—乌拉尔油气区旧称。俄罗斯次于西西伯利亚的第二大石油工业区。在伏尔加河中游同乌拉尔山脉之间。总面积70 万平方公里。十八世纪即发现油苗,1929 年开始工业开发,由于巴库油田产量严重下降,五十年代后期起大规模开采。为区别巴库油田故取名第二巴库。目前为止共发现800 处油田,500 处气田。主要油气田有:罗马什基诺、奥伦堡、杜伊马兹。

俄罗斯最大的油田

萨莫特洛尔油田为俄罗斯最大油田,居世界第二位。第二巴库油田为俄罗斯第二大油田。秋明油田是俄罗斯第三大油田
秋明油田是俄罗斯第三大油田,整个油田的石油远景储量达400亿吨,可采储量50亿吨。“但由于技术等方面原因,目前的年产量仅180万吨。俄方目前很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
此前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国有石油公司一直无缘介入俄石油行业,尤其是俄罗斯的原油开采业。去年,总部设在哈尔滨的龙都石油有限公司以中国民企身份与俄方同为私营公司的卢克携手打造一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企业,预计总投资达10亿元。其中由俄方投入3亿元、中方投入7亿元,在秋明油田从事石油的开采及炼制,共同实现中国石油企业在俄罗斯的“零的突破”。
炼油厂建成后将每年向中国输送其生产的三分之一成品油,约200万吨。这些成品油将主要在黑龙江省内销售,满足当地汽车用油的需要。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200406/ca459185.htm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夺取巴库油田的意义(对当时或现今的意义)

德军二战以来最终的原因就是缺少燃料,没有油坦克飞机都不能作战。都说德军坦克用汽油机不明智实际上德军当时没有足够的柴油用于坦克,而是给了潜艇。坦克飞机的燃油通过煤炭液化提炼的。夺取可油田意味着德军有了最后的石油保障。

巴库在哪

  巴库(Baku)
  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里海一个大港口,外高加索第一大城市。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其面积约2200平方公里,人口近170万, 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阿塞拜疆人骄傲地称之为“黑金和白金”,共和国的国徽上刻着石油井架与棉铃图案,是这个国家两大经济支柱的象征。实际上,巴库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历史可追索到公元5世纪,18世纪成为巴库汗国的都城,1806年并入俄国,1920年成为前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建设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1940年,巴库的石油生产达到高峰,其产量占当时苏联总产量的71.5%。此后,巴库原油产量开始下滑,但直到1950年它仍然是苏联的第一大油田,石油产量占苏联总产量的39.2%。20世纪50年代后,由于储量日益衰减,原油产量在累计开采12亿吨之后走向衰退,生产形势急转直下。1955年原油产量占全苏联的比重降为15%。1970年跌至5%左右,到80年代,其所占比重不到2%,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发展速度大为减慢,地位不断下降。
  作为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的巴库,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而且也是重要的石油基地和经济中心。早在公元10世纪,这里就已开始挖井汲油;以巴库为中心的阿普歇伦半岛及其附近海底成为世界著名的石油产区之一,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世界工业化开采石油始于1877年,而阿塞拜疆早在1873年就已打出第一口油井。20世纪初,巴库油田产量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油田。1901年石油产量几乎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一半,成为南高加索工业中心和俄国石油基地。从那时以来,巴库便一直以“石油城”而闻名于世。
  既然是油城,很多工业门类与石油密切相关便是很自然的事,比如石油化工、石油机械等工业就相当发达。但巴库经济转型比较早,是原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石油城市成功发展的一个案例。在苏联时期,巴库除了油气开采之外,其它行业如机械制造、冶金、采矿、机床、电机、造船、汽车修理、水泥及建筑材料、消防器材等也逐步发展壮大;轻工业也从无到有,成为外高加索地区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地毯、食品工业相当发达,所产粒状黑鱼子和鱼子酱闻名于世界。石油开发也推动了军工企业、交通运输业、城市交通、住宅建设、商业、服务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巴库还是外高加索重要的铁路枢纽和航运中心,高加索多条铁路干线汇集于此。作为港口,巴库可停泊中等吨位船舶,年吞吐量达1800万吨。
  巴库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十分重视文教科技事业的发展。阿塞拜疆教育体制分为学前教育、中小学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等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居民中识字人数已达居民的99.9%。巴库市内有阿塞拜疆科学院等100多所科研机构,10多所高等学校,最著名的高等学府是国立拉苏扎德大学,还有阿塞拜疆石油学院、阿塞拜疆医学院和高等音乐学院。巴库阿洪多夫国立图书馆,建于1923年,馆藏图书300多万册,是阿塞拜疆最大图书馆。此外,还有建于11世纪的瑟纳克—卡尔清真寺塔,建于12世纪的“处女塔”和克孜卡拉瑟塔楼,建于15世纪的希尔凡王宫等。著名的“处女塔”位于巴库老城中心,濒临里海,是12世纪汗王宫的一部分。塔的圆形部分朝北,寒风绕行而过;塔的突出翼朝南,夏季将凉爽南风导向城内,故而老城始终冬暖夏凉。众多的名胜古迹为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个时期,世人对油城巴库负面介绍报道较多,把巴库说成是经济结构单一、“矿竭城衰”的典型,这是十分片面的。巴库的经济结构并不“单一”,保有石油储量衰减较快是事实,但绝没有到“矿竭”的程度,通过勘探增加储量潜力很大。1997年1月,阿政府与美国、日本等国家著名石油公司签订了新的“世纪合同”,西方国家将在此后25年内投资20亿美元,开发位于巴库以南储量为1.5亿吨的含油构造。至此,为振兴经济,阿塞拜疆已同外国公司签订了至少5个勘探开发里海石油的“世纪合同”,总投资为180亿美元。近几年,里海地区石油勘探开发不断有新的进展,巴库的发展重现生机和活力。现在,巴库仍以“石油城”而闻名于世,国际观察家的看法是,经历曲折以后,巴库一定会走上更加健康的发展道路。
  巴库的事例说明:第一,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结构调整应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不宜全盘否定;第二,对“矿竭城衰”的论断要慎之又慎,一旦采取了新的机制,矿产资源勘探将会有新的发现,经济定会出现转机,活力重现。
  好吧,下面是日本动漫高达里的。
  巴库
  ZAFT军所开发的地上用MS。考虑到在地球重力下作战的安定性需要,使用了四足步行机构,也装备了平地行走用履带。根据背部所装备的武器的不同而有两种式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