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二战中的德国与意大利关系如何
盟友关系。
希特勒看上意大利做盟友是因为国际政治是国家利益的舞台,是利益的驱使。德意同盟完全是一种马基雅维利式的政治结合(马基雅维利主义,即个体利用他人达成个人目标的一种行为倾向),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意大利实力差求着希特勒做盟友(起码在德意签订钢铁条约是,德意两国表面实力相差不大),也不是两者意识形态上是相似。
德意日同盟:
意大利不仅侵占了阿比西尼亚,而且还和德国一起干涉西班牙内战,两个思想上的“疯子”因为相似的方法,都是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他们的贪婪和野心,自然就一拍即合结成了“柏林—罗马”侵略轴心。
当时的日本正面对资源匮乏的窘境,虽然他们从明治维新后就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但日本高层认为还是得通过战争来满足自己国内的自然资源需求。他们便向全国推行军国主义思想,各种掠夺和扩张的言论在日本占了主导第二,日本称霸亚洲的野心来时显露。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一致认为,德意与英法美争夺的重点在欧洲极其侧翼——非洲地区,出于战略上的考虑,它们需要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有一个同伙,能使得英法美陷入两面受敌的状态,而日本对于德意而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就这样,德意日顺理成章的勾结在了一起,建立起了“柏林—罗马—东京”侵略轴心,二战全面开始。
二战时期意大利为何提前退出和德国的结盟呢
多年的战争使意大利经济濒临崩溃。国家预算赤字高达870亿里拉,收入仅占支出的36%,全国各地粮食匮乏,黑市猖獗,人民深陷困境,军队也处于“崩溃状态”,士兵严重短缺,士气低落,斯大林格勒惨败后,希特勒以东线局势紧张为由拒绝向墨索里尼提供新的援助,并迫使墨索里尼继续征兵作为炮灰。
而意大利提前退出轴心国的直接原因是墨索里尼被监禁和免去总理职务。1943年7月10日,美国和英国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作战。7月24日,议会通过多数票,要求墨索里尼辞职。第二天,墨索里尼被国王召见时被捕。然后,巴多里奥领导的军事独裁政权成立了。一方面,它与德国保持联盟关系,并继续战斗。另一方面,它与美国和英国就退出战争的条件进行了谈判。
根本原因是意大利的反法西斯。该国强大的罢工浪潮迫使巴多里奥政府于7月27日解散法西斯党。8月6日,巴多里奥政府要求希特勒解除意大利联盟的义务,并于8月19日在里斯本与美国和英国举行了正式谈判。无条件投降于9月3日签署。10月13日,意大利向德国宣战。与此同时,苏联、美国和英国发表声明,承认意大利为共同作战的一方,意大利正式退出轴心国。
谈判结束后,盟国于8月19日通知意大利,他们将根据盟国拟定的条件接受意大利的投降。但意大利人希望推迟时间,理由是“意大利在德国的控制之下”。他们希望停战时间应该在盟军登陆之后,换句话说,盟军登陆意大利驱逐德国人,然后他们将“有一个体面的停战”。
然而,意大利看似“投机”的想法立即被盟国拒绝。9月3日,绝望的巴多格里奥政府终于签署了英美停战协议的条款,该协议于9月8日通过电台宣布。长期处于戒备状态的德国军队迅速解除了意大利军队的武装,占领了罗马。意大利国王和巴多格里奥政府成员乘潜艇逃往盟军占领区。
为什么意大利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在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前半期,意大利与德国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张。
长期以来,德国一直利用民族矛盾在欧洲搞“泛德意志主义”,意大利因为最北部上阿迪杰地区日耳曼族居民较多,也受到“泛德意志主义”的威胁。为此,墨索里尼曾资助奥地利新闻界200万奥地利先令,专门用于反德宣传。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英国,法国,意大利)关系如何
德国是新兴的gob工业国家,实力仅次于美国,英国,法国是老牌帝国,德国的竞争对手,也是获取殖民地的最大阻碍。与意大利的关系是时敌时友。(看国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