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慕尼黑阴谋内容 慕尼黑

慕尼黑阴谋内容(关于“慕尼黑阴谋”)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01 14:19:20 浏览132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关于“慕尼黑阴谋”

当日本的铁蹄踏入中国的时候,欧洲上空也弥漫着浓厚的战争气氛。
1938年3月,德国一枪不发,便吞并了奥地利,接着又紧盯下一个目标捷克斯洛伐
克。
捷克地处欧洲中心,德国人占领捷克后,就可以把它做为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进
击英、法的重要阵地了。
在靠近德捷边境的捷克苏台德区,有300多万日耳曼人。希特勒利用这地区居民和德
国人同一种族的关系,在那里也搞了纳粹党组织,并指挥他们不断制造事端,要求“自
治”。实际上是要脱离捷克斯洛伐克,归附德国。
希特勒叫嚷着不能容忍有人“欺侮”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要替他们“伸张主义”。他
扬言要对捷发动战争,又大规模的向捷克斯洛伐克边境调集军队,拟订了“绿色计划”,准
备10月1日为进攻捷克的日子,
眼看兵临城外,捷克政府也加强边境的作战兵力。两军对峙,战争似乎就要一触即发了。
在这危急时刻,最伤脑筋的是英法等国领导人,英国首相张伯伦彻夜不眠。
1938年9月13日,希特勒收到张伯伦一份十万火急的电报。电文是:“由于局势
越来越严重,我有意前来看你,以寻求和平解决的办法。我想乘飞机前来,并准备明天动
身。”堂堂的大英帝国首相,为何要如此迫不及待地求见希特勒呢?
原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捷克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同英法都订有互助同盟条
约。如果德军进攻捷克,英法按照条约规定必然卷入对德战争中,西欧的战火就将蔓延开
来。由于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张伯伦紧张万分,法国首相达拉第也胆战心惊,达拉第打电报
给张伯伦,催他去见希特勒,要他“尽可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9月15日张伯伦匆匆赶路,生平第一次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在慕尼黑着陆。之后,
又乘坐3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德国的贝斯加登拜见希特勒。
希特勒喜出望外,他正在为侵略捷克的事大伤脑筋。因为当时的德军实力有限,准备攻
打捷克的只有12个师,而捷克却有35个装备精良的师;德国的国防军参谋部反对侵略捷
克的军事冒险;如果英法坚决站在捷克一边,希特勒的如意算盘就落空了。如今张伯伦登门
求和,这不是现成的敲诈机会吗?希特勒和张伯伦的谈判在一间密室秘密进行。据战后查获
的当时翻译官的笔记透露,当时希特勒大谈他对德国人民、对国际和平、对德英亲善的“功
劳”。最后他杀气腾腾地威胁道:
“不论用什么办法,这次都要解决捷克境内300万日耳曼人的问题,就是为此打一场
世界大战,也在所不惜。”
深怕战火烧身的张伯伦连忙反驳:“如果元首决定动武,那我们还有什么谈判的必要?”
希特勒猛然提问:“英国是否同意割让苏台德区?”这时的希特勒已不是谈苏台德日耳
曼人自治的问题,而是赤裸裸地要求把这一地区割让给德国了。
这一问题并没使张伯伦大为吃惊,来谈判之前,他已同法国商定,两国决不会帮助捷克
作战,而且决心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以求和希特勒妥协了。
张伯伦慢条斯理地说:“苏台德区的日耳曼人,在德国之内还是之外,原则上对我来说
是无所谓的。”这暗示他同意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了。
9月16日,张伯伦回到伦敦。当晚召开内阁会议,鼓吹只有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
才能阻止希特勒进犯整个捷克。9月18日达拉第也愁眉苦脸地赶到伦敦。经过一番秘密的
策划,英、法炮制了一项出卖捷克的计划:“凡是苏台德区日耳曼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
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
第二天,英、法两国向捷政府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的“建议”。在人民的压力下,
捷克政府起初拒绝这一“建议”。英、法以解除盟约要挟,还警告如果因此发动战争,威胁
到欧洲的利益,捷克要负全部责任。在万般无奈之下,捷克政府只好屈从英法的利益,同意
割让领土。
9月29日,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和达拉第等在慕尼黑的“元首官”里进行会
谈。其实这次会谈没有新的内容,只是给已达成的交易补办个手续。
第二天凌晨1时半,四国便签订了《慕尼黑协定》。根据协定,捷克必须从10月1日
开始的十天内,把苏台德区及其附属的一切设备无偿地交给德国。捷克的两名代表在会谈前
已经来到,但不许参加会谈,只能在会议室外的隔壁房间里等待四个大国的判决。
希特勒在慕尼黑会议上说,占领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最后一次领土要求。但在第二年的
3月,德国就侵占了整个捷克。再过五个月,就以侵略波兰挑起了对英、法的全面战争。
英、法两国政府为了自己的“安全”,不惜牺牲小国的利益。去助长法西斯的野心,最后是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
------------------

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初中历史,这篇文章我给大家分享了部分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使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新航路开辟背景(或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具体原因: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

(3)条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探寻新航路。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③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大型海船)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经过: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情况: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1497-1498年,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4.意义:

(1)它是继郑和远洋航行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

(2)它密切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加速了欧洲的早期资本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航运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荷、英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国际:①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三大改造的意义

(1)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标志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3)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2)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它的设立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中国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

慕尼黑协议讲的什么

 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为避免战争爆发,签署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兵不血刃地并吞了奥地利后,开始注意下一个侵略目标捷克。由于靠近两国边境的捷克的苏台德区有300多万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指使纳粹党徒和部分民众要求“民族自治”、“脱离捷克”;另一方面,希特勒又声称不能容忍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受到“欺侮”,要替他们“伸张正义”,准备用“军事行动扫荡捷克”,为其陈兵边界创造舆论条件。而捷克政府自然也不愿任人宰割,也开始局部动员,加强了边界的作战兵力。战争一触即发。
  1938年9月13日晚上,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给希特勒发出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表示要和希特勒见面,希望“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同英法签订了互助同盟条约,所以如果德国和捷克交战,英法按照条约必然卷入战争,战火就要在西欧蔓延开来。次日,张伯伦和希特勒协定,割让苏台德区。
  会面结束后,张伯伦连夜赶回伦敦,与法国人一起向捷克政府施压,要他们割让苏台德区。捷克政府开始表示拒绝,但英法表示,如果捷克政府不同意,那么英法就没有义务协防捷克。最终,捷克政府妥协,同意割让领土。
  1938年9月29日,在慕尼黑召开了由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参加的德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决定把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这就是臭名远扬的“慕尼黑协定”。而割让领土的捷克,却没有权利出席会议。
  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上曾声称,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对此毫不怀疑,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还兴高采烈地声称,他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而希特勒最终没有实践他的诺言,在占领了苏台德区后,第二年3月就悍然侵占了全部捷克。 |  

在希特勒的计划中,消灭了苏联后下一个目标是谁

在希特勒的计划之中,是先称霸欧洲,进而称霸亚洲,最后在称霸世界,如果连苏联都被希特勒给占领的话,那么希特勒估计会集中德国全部军事力量进攻爱尔兰及英国,那里可是英国的最后一块本土了,如果爱尔兰及英国被德军占领的话,那么整个欧洲就已经全部被希特勒踩在脚下了,那么希特勒的下一步肯定就是会和日本形成夹击之势,率先拿下亚洲的几个大国。在欧洲和亚洲,东北希特勒踩在脚下之后,那么德国和日本的矛盾有可能会因为分赃不均而爆发战争,或者说希特勒会从大西洋到达南北美洲。

西线作战结束后,纳粹德国基本上将整个中欧、西欧全部纳入囊中,特别是夺取了全欧大部分工业区,获得了空前庞大的战争潜力,虎视眈眈的看着海峡对岸那个掌控着全球最大的殖民帝国——英国。 

有人认为希特勒在攻下苏联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英国或者是日本,其实并不是如此:

首先是英国,希特勒原本计划以闪击战击败英国。但是英国在空军力量与海军力量相比德国具有明显着的优势,因此希特勒发动着大不列颠之战以失败而告终。

而即使在攻下苏联之后,希特勒也不可能将主要矛头对准英国。

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英国空军与海军力量优势明显,如果德国向英国发起进攻,定然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而英国毕竟孤悬于海洋之中,综合战略价值不是非常明显。

二是英国陆军实力比较弱小,如果希特勒寻找其他目标,英国对于欧洲大陆很难形成实质性的威胁。

其次是日本,虽然德国具有称霸世界的野心,但是只要有强大的英军与美军,德国暂且不会对自己的盟友下手。

早在1941年末,德国就与日本以东经70度为界,以东是日本的势力范围,而以西为德国的势力范围。即希特勒即使打败了苏联,到达东经70度,也会停止向东进攻,因为希特勒虽然骄横,但是他心里还是非常明白,以自己的实力,还不足以与全时间同时进行战争。

而要想征服世界,就必须寻找盟友,好战日本军国主义无疑是最好的对象。在征服苏联之后,德国定然会寻求与日本合作,共同对付英美。

希特勒攻下苏联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中东与北非地区

德国挑起一战,就是因为其实力强劲,而自己的殖民地不足,通过战争占领原本属于英法等国家的殖民地,中东与北非为英国等占领。

希特勒之所以将下一个目标定位中东与北非地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如果德国占领这些地区,则对于其此后长期战争无疑提供非常大的资源支持。

二是中东地区位于亚欧非三大洲的衔接之处,拥有红海等重要的通道,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三是美国在中东利益比较小,如果向中东地区进攻,那么美军直接派军参加的机会不大。而德国全主力向北非中东进攻,则攻下这些地区易如反掌。

希特勒的算盘是非常如意,但是日本发动了珍珠港战役,使得美国过早的牵扯到战争,而苏联抵抗决心的非常强烈,最终使得希特勒的计划破产。

什么是二战时期的“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协定即《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1938年9月29日至30日凌晨,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在慕尼黑会议上签订。主要内容是:捷政府必须在10月1日起的10天内,把苏台德区和德意志人占多数的其他边境地区割让给德国;割让区内的军事设施、工矿企业、铁路及一切建筑,无偿交付给德国;成立由英、法、德、意、捷五国组成的“国际委员会”来确定其他地区的归属并最后划定国界,等等。慕尼黑协定是英、法“祸水东引”政策的顶点。丘吉尔在英国议会对协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英国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十足的失败,英法“正处在一等大祸之中”。后来把为苟安一时而牺牲他国利益、纵容侵略的政策称为“慕尼黑政策”。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1939年9月)及影响
为了解决德、捷边界问题,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城召开了会议。在没有捷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区交给德国。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英、法两国与捷克斯洛伐克本无利害冲突,况且法国还是捷的同盟国,它们为什么与意大利一起支持德国侵略捷克斯洛伐克呢?(学生思考、讨论)其原因:第一,英、法国内普遍存在着畏战情绪,千方百计想避免战争;第二,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驱使德国进攻苏联。为此,他们便以牺牲小国的利益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又造成了什么影响呢?第一,暴露了英、法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气焰。第二年3月,德军开进布拉格,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第二,希特勒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其军事、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在战略上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慕尼黑协定》的签订,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此后,凡是这种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出卖他国的行径,都被称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协定(节录)
1938年9月29日
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
一、撤退将在10月1日开始。
二、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目前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三、关于撤退的条件,应由德国、联合王国、法国、意大利以及捷克斯洛伐克的代表等所组成的国际委员会制定细节。
四、自10月1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
其余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迅速确定,并由德国军队在10月10日占领。
五、第三款所指国际委员会将决定应举行公民投票的领土,该项领土在公民投票未完成前,应由国际机构占领。同一国际委员会将确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条件,以萨尔公民投票的条件为基础。国际委员会并应指定举行公民投票的日期,这一日期将不迟于十一月底。
六、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该委员会也将有权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严格地从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国即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和意大利建议作出非主要的变动。
七、应有自由选择迁入或迁出被移交领土的权利,选择权应在本协定签订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自本条约签字之日起四个星期内将从其军队和公安部队中解除任何希望解除的苏台德德国人的职务,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
1938年9月29日订于慕尼黑。
阿道夫·希特勒 爱德华·达拉第
内维尔·张伯伦 本尼多·墨索里尼

为什么把慕尼黑会议称为慕尼黑阴谋

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为避免战争爆发,签署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
1938年3月,纳粹德国兵不血刃地并吞了奥地利后,开始注意下一个侵略目标捷克。由于靠近两国边境的捷克的苏台德区有300多万日耳曼人,一方面,希特勒指使纳粹党徒和部分民众要求“民族自治”、“脱离捷克”;另一方面,希特勒又声称不能容忍德国境外的日耳曼人受到“欺侮”,要替他们“伸张正义”,准备用“军事行动扫荡捷克”,为其陈兵边界创造舆论条件。而捷克政府自然也不愿任人宰割,也开始局部动员,加强了边界的作战兵力。战争一触即发。
1938年9月13日晚上,英国首相张伯伦在给希特勒发出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表示要和希特勒见面,希望“和平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捷克在英法保护下恢复了主权,同英法签订了互助同盟条约,所以如果德国和捷克交战,英法按照条约必然卷入战争,战火就要在西欧蔓延开来。次日,张伯伦和希特勒协定,割让苏台德区。
会面结束后,张伯伦连夜赶回伦敦,与法国人一起向捷克政府施压,要他们割让苏台德区。捷克政府开始表示拒绝,但英法表示,如果捷克政府不同意,那么英法就没有义务协防捷克。最终,捷克政府妥协,同意割让领土。
1938年9月29日,在慕尼黑召开了由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参加的德意英法四国首脑会议,决定把苏台德区“转让”给德国。这就是臭名远扬的“慕尼黑协定”。而割让领土的捷克,却没有权利出席会议。
希特勒在这次会议上曾声称,苏台德区是他对西方的最后一次领土要求。张伯伦对此毫不怀疑,回到伦敦下飞机的时,还兴高采烈地声称,他带回来“一代人的和平”。而希特勒最终没有实践他的诺言,在占领了苏台德区后,第二年3月就悍然侵占了全部捷克。 |

慕尼黑阴谋的事件经过

1938年3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表示,“我放弃了对捷克斯洛伐克给予保证的念头”,并拒绝了前苏联关于英法苏举行三国会谈,讨论如何履行苏捷、苏法条约,共同对付德国威胁的建议。
1938年4月底,张伯伦邀请法国总理达拉第到伦敦商谈,劝达拉第向德国屈服,并明确告之英国不会为捷克斯洛伐克作战。
1938年5月,希特勒在德捷边境集结兵力,以战争相威胁,酿成所谓“五月危机”。在“五月危机”以后,纳粹德国加强军事力量,进行战争恫吓,加紧对英法讹诈。同时希特勒又伪善地对张伯伦宣称,如果英国政府满足德国对捷克的要求,德国将准备同英国达成广泛的协议。
1938年9月15日,从不坐飞机的张伯伦飞抵德国,与希特勒会谈。希特勒提出“英国是否愿望割让苏台德区”的问题。
1938年9月18日,英法两国首脑及外长在伦敦商定,“凡是苏台德日尔曼族居民占50%以上的全部领土,都直接转让给德意志帝国”。英德会谈后,张伯伦对记者说:“不论英国还是法国,都不会出兵支援,捷克斯洛伐克国家不能按目前的样子存在下去,为了和平的利益,英国赞同让苏台德区‘自治’”。张伯伦根本无视捷克斯洛伐克人民的强烈反对,他带着英法方案于1938年9月22日,再次飞抵德国戈德斯堡同希特勒会晤。然而,这次会昭,希特勒又有了新胃口,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几天内由德国对苏台德区实行军事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其他所有操德语的地区统治归并德国,把波兰和匈牙利两个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割让给波兰和匈牙利。希特勒限定张伯伦在1938年10月1日以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经过两天来的讨价还价,张伯伦带着一份开列德国各项要求的“备忘录”和一张标有捷克斯洛伐克“新国界”的地图飞回伦敦。这时英国国内广泛开展要求张伯伦下台,反对出卖捷克斯洛伐克利益的抗议运动,9月25日,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也拒绝了戈德斯堡备忘录。于是,英、法两国只得再次进行密商对策。
1938年9月26日,希特勒在柏林体育馆里,凶相毕露地叫嚣:“如果10月1日苏德台区还没有交给德国,我希特勒就是打进捷克去的第一个士兵”,同时他命令德国命军队必须在9月30日做好“绿色方案”计划的行动准备。
1938年9月27日晚,希特勒用急电拍给张伯伦一封信,吁请他继续努力,“使布拉格政府在这个最后时刻恢复理智”,提出与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进行“谈判”。热衷于绥靖政策的张伯伦把希特勒的这封信视为救命稻草,立即给希特勒复信并建议邀请法、意代表参加拟议的国际会议。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搭救张伯伦、达拉第,分别给希特勒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写了两封内容相同的信,呼吁他们继续进行谈判,以使“和平地、公正地和建设性地解决争论问题”,同时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意大利墨索里尼一封秘件中,请他“帮助继续努力,以求用谈判或其他和平手段就争论问题达成协议,而不诉诸武力”。
1938年9月28日清晨,法国驻德大使按照本国政府指示晋见希特勒,献计说:“当你的主要要求能不需要战争而得到满足时,为什么你要冒那种风险呢?”这正合希特勒之意。当天下午希特勒便决定向英法意三国发出请帖,要他们第二天到慕尼黑开会,协商解决捷克斯洛伐克问题。
1938年9月29日12时45分,慕尼黑会议正式举行,“意大利建议”成为慕尼黑协定的基本条款。

慕尼黑阴谋是指什么

慕尼黑阴谋是指二战之前英法为保护自己国家利益、避免战争爆发而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的一项政策。因为在之前捷克和英国、法国曾签署联盟,如果捷克遭到攻击,那么英法两国必须出兵援助。但是英法两国在《慕尼黑协定》的商议中完全出卖了捷克的利益。

捷克斯洛伐克位于欧洲中心,不但军事工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而且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德国人占领捷克后,就可以把它作为向东进攻苏联的跳板,向西进击英、法的重要阵地了,所以德国对它早就垂涎三尺了。在捷克的苏台德地区有大量的军事工地设施,如果能够取得苏台德地区,那么攻下捷克将不费吹灰之力。

少长咸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