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捷克30丹麦 30

捷克30丹麦(欧洲30年战争是如何从“掷出窗外事件”演变成全欧洲国际大战)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0 12:44:07 浏览11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欧洲30年战争是如何从“掷出窗外事件”演变成全欧洲国际大战

“掷出窗外事件”发生后,捷克组成以图伦伯爵为首的临时政府。1619年,捷克国会推举新教同盟首领巴拉丁选侯腓特烈为国王,对斐迪南作战。战争开始时,捷克进展顺利,6月进抵维也纳近郊。斐迪南求助于天主教同盟,天主教同盟出兵25000人,并供给皇帝大量金钱;西班牙也出兵进攻巴拉丁。1620年11月,捷克和巴拉丁联军被天主教盟军击败,腓特烈逃往荷兰,巴拉丁被西班牙占领。捷克成为奥地利的一省,约有3/4的捷克封建主土地转入德国人之手。征服者还强迫捷克居民改奉天主教,焚毁捷克书籍,宣布德语为捷克国语。

皇帝和天主教同盟的胜利,直接威胁法国和荷兰的安全。法国不能容忍查理五世帝国的复法;荷兰则已于1621年与西班牙处于战争状态。英王詹姆士一世关心女婿腓特烈的命运,垂涎北德领土的丹麦的瑞典,也不愿看到德皇对全国实现有效的统治。于是,战争很快转变为广泛的国际战争。

1626年,捷克贵族瓦伦斯坦和天主教同盟的军队打败丹麦和新教诸侯的联军。丹麦国王被迫于1629年5月在律贝克签订和约,保证以后不再干涉德国的内务。皇帝规定新教诸侯1552所以后将所占教产全部归还原主。同时根据瓦伦斯坦的计划,德国将在波罗的海上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瑞典害怕此计划影响它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遂在法国大量金钱的援助下,瑞典军于1630年7月在波美拉尼亚登陆。瑞典军队由国王古斯道夫率领,很快就占领了波美拉尼亚。1632年初,占领美因斯,4月又攻陷奥格斯堡和慕尼黑。在列赫河战役中,天主教同盟军惨败。同时,捷克和德国本部有很多地方农民和市民起义。德皇在危急之中,重新起用瓦伦斯坦为统帅,11月与瑞典军发生会战,瑞典获胜,但古斯道夫阵亡。瑞典军取胜后军纪松弛,德皇乘机联合西班牙军,于1634年9月在诺德林根附近大败瑞典军,一直追到波罗的海沿岸,这对法国大为不利。在此之前,法国一直假手他国以削弱哈布斯堡的势力,当丹麦、瑞典以及德国新教诸侯连续失败后,法不得不直接出兵了,致使战争进入——全欧混战阶段。

有多少个国家参加奥运会比赛

届数 年份 举办国
第29届 中国 (204个国家) (超一万字 所以没填金榜)
排名 国家/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第28届 2004 希腊雅典 (201个国家)
第27届 2000 澳大利亚悉尼 (200个国家)
1 美国(USA) 39 25 33 97
2 俄罗斯(RUS) 32 28 28 88
3 中国(CHN) 28 16 15 59
4 澳大利亚(AUS) 16 25 17 58
5 德国(GER) 14 17 26 57
6 法国(FRA) 13 14 11 38
7 意大利(ITA) 13 8 13 34
8 荷兰() 12 9 4 25
9 古巴(CUB) 11 11 7 29
10 英国(GBR) 11 10 7 28
11 罗马尼亚(ROM) 11 6 9 26
12 韩国(KOR) 8 9 11 28
13 匈牙利 8 6 3 17
14 波兰 6 5 3 14
15 日本 5 8 5 18
16 保加利亚 5 6 2 13
17 希腊 4 6 3 13
18 瑞典 4 5 3 12
19 挪威 4 3 3 10
20 埃塞俄比亚 4 1 3 8
21 乌克兰 3 10 10 23
22 哈萨克斯坦 3 4 0 7
23 白俄罗斯 3 3 11 17
24 加拿大 3 3 8 14
25 西班牙 3 3 5 11
26 伊朗 3 0 1 4
27土耳其 3 0 1 4
28 捷克 2 3 3 8
29 肯尼亚 2 3 2 7
30 丹麦 2 3 1 6
31 芬兰 2 1 1 4
32 奥地利 2 1 0 3
33 立陶宛 2 0 3 5
34 阿塞拜疆 2 0 1 3
35 斯洛文尼亚 2 0 0 2
36 瑞士 1 6 2 9
37 印度尼西亚 1 3 2 6
38 斯洛伐克 1 3 1 5
39 墨西哥 1 2 3 6
40 阿尔及利亚 1 1 3 5
41 乌兹别克斯坦 1 1 2 4
42 拉脱维亚 1 1 1 3
43 南斯拉夫 1 1 1 3
44 巴哈马 1 1 0 2
45 新西兰 1 0 3 4
46 爱沙尼亚 1 0 2 3
47 泰国 1 0 2 3
48 克罗地亚 1 0 1 2
49 喀麦隆 1 0 0 1
50 哥伦比亚 1 0 0 1
51 莫桑比克 1 0 0 1
52 巴西 0 6 6 12
53 牙买加 0 4 3 7
54 尼日利亚 0 3 0 3
55 比利时 0 2 3 5
56 南非 0 2 3 5
57 阿根廷 0 2 2 4
58 摩洛哥 0 1 4 5
59 中国台北 0 1 4 5
60 朝鲜 0 1 3 4
61 沙特阿拉伯 0 1 1 2
62 摩尔多瓦 0 1 1 2
63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 1 1 2
64 爱尔兰 0 1 0 1
65 乌拉圭 0 1 0 1
66 越南 0 1 0 1
67 格鲁吉亚 0 0 6 6
68 哥斯达黎加 0 0 2 2
69 葡萄牙 0 0 2 2
70 亚美尼亚 0 0 1 1
72 巴巴多斯 0 0 1 1
72 智利 0 0 1 1
73 印度 0 0 1 1
74 冰岛 0 0 1 1
75 以色列 0 0 1 1
76 吉尔吉斯斯坦 0 0 1 1
77 科威特 0 0 1 1
78 马其顿 0 0 1 1
79 卡塔尔 0 0 1 1
80 斯里兰卡 0 0 1 1
总数(枚) 301 299 328 928
第26届 1996 美国亚特兰大 (197个国家)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美国 44 32 25 101
俄罗斯 26 21 16 63
德国 20 18 27 65
中国 16 22 12 50
法国 15 7 15 37
意大利 13 10 12 35
澳大利亚 9 9 23 41
古巴 9 8 8 25
乌克兰 9 2 2 23
韩国 7 15 5 27
波兰 7 5 5 17
匈牙利 7 4 10 21
西班牙 5 6 6 17
罗马尼亚 4 7 9 20
荷兰 4 5 10 19
希腊 4 4 _ 8
捷克 4 3 4 11
瑞士 4 3 _ 7
丹麦 4 1 1 6
土耳其 4 1 1 6
加拿大 3 11 8 22
保加利亚 3 7 5 15
日本 3 6 5 14
哈萨克斯坦 3 4 4 11
巴西 3 3 9 15
新西兰 3 2 1 6
南非 3 1 1 5
爱尔兰 3 _ 1 4
瑞典 2 4 2 8
挪威 2 2 3 7
比利时 2 2 2 6
尼日利亚 2 1 3 6
朝鲜 2 1 2 5
阿尔及利亚 2 _ 1 3
埃塞俄比亚 2 _ 1 3
英国 1 8 6 15
白俄罗斯 1 6 8 15
肯尼亚 1 4 3 8
牙买加 1 3 2 6
芬兰 1 2 1 4
印度尼西亚 1 1 2 4
南斯拉夫 1 1 2 4
伊朗 1 1 1 3
斯洛伐克 1 1 1 3
亚美尼亚 1 1 _ 2
克罗地亚 1 1 _ 2
葡萄牙 1 _ 1 2
泰国 1 _ 1 2
布隆迪 1 _ _ 1
哥斯达黎加 1 _ _ 1
厄瓜多尔 1 _ _ 1
香港 1 _ _ 1
叙利亚 1 _ _ 1
阿根廷 _ 2 1 3
纳米比亚 _ 2 _ 2
斯洛文尼亚 _ 2 _ 2
奥地利 _ 1 2 3
马来西亚 _ 1 1 2
摩尔达瓦 _ 1 1 2
乌兹别克斯坦 _ 1 1 2
阿塞拜疆 _ 1 _ 1
巴哈马 _ 1 _ 1
中国台北 _ 1 _ 1
拉脱维亚 _ 1 _ 1
菲律宾 _ 1 _ 1
汤加 _ 1 _ 1
赞比亚 _ 1 _ 1
格鲁吉亚 _ _ 2 2
摩洛哥 _ _ 2 2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_ _ 2 2
印度 _ _ 1 1
以色列 _ _ 1 1
立陶宛 _ 1 1
墨西哥 _ _ 1 1
蒙古 _ _ 1 1
莫桑比克 _ _ 1 1
波多黎各 _ _ 1 1
突尼斯 _ _ 1 1
乌干达 _ _ 1 1
第25届 1992 西班牙巴塞罗那 (170个国家)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联合队(独联体) 45 38 29 112
美国 37 34 37 108
德国 33 21 28 82
中国 16 22 16 54
古巴 14 6 11 31
西班牙 13 7 2 22
韩国 12 5 12 29
匈牙利 11 12 7 30
法国 8 5 16 29
澳大利亚 7 9 11 27
意大利 6 5 8 19
加拿大 6 5 7 18
英国 5 3 12 20
罗马尼亚 4 6 8 18
捷克斯洛伐克 4 2 1 7
朝鲜 4 _ 5 9
日本 3 8 11 22
保加利亚 3 7 6 16
波兰 3 6 10 19
荷兰 2 6 7 15
肯尼亚 2 4 2 8
挪威 2 4 1 7
土耳其 2 2 2 6
印度尼西亚 2 2 1 5
巴西 2 1 _ 3
希腊 2 _ _ 2
瑞典 1 7 4 12
新西兰 1 4 5 10
芬兰 1 2 2 5
丹麦 1 1 4 6
摩洛哥 1 1 1 3
爱尔兰 1 1 _ 2
埃塞俄比亚 1 _ 2 3
阿尔及利亚 1 _ 1 2
爱沙尼亚 1 _ 1 2
立陶宛 1 _ 1 2
瑞士 1 _ _ 1
牙买加 _ 3 1 4
尼日利亚 _ 3 1 4
拉脱维亚 _ 2 1 3
奥地利 _ 2 _ 2
纳米比亚 _ 2 _ 2
南非 _ 2 _ 2
比利时 _ 1 2 3
克罗地亚 _ 1 2 3
独立参赛者 _ 1 2 3
伊朗 _ 1 2 3
中国台北 _ 1 _ 1
墨西哥 _ 1 _ 1
秘鲁 _ 1 _ 1
蒙古 _ _ 2 2
斯洛文尼亚 _ _ 2 2
阿根廷 _ _ 1 1
巴哈马 _ _ 1 1
哥伦比亚 _ _ 1 1
加纳 _ _ 1 1
马来西亚 _ _ 1 1
巴基斯坦 _ _ 1 1
菲律宾 _ _ 1 1
波多黎各 _ _ 1 1
卡塔尔 _ _ 1 1
苏里南 _ _ 1 1
泰国 _ _ 1 1
第24届 1988 韩国汉城 (159个国家)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前苏联 55 31 46 132
2 民主德国 37 35 30 102
3 美国 36 31 27 94
4 韩国 12 10 11 33
5 联邦德国 11 14 15 40
6 匈牙利 11 6 6 23
7 保加利亚 10 12 13 35
8 罗马尼亚 7 11 6 24
9 法国 6 4 6 16
10 意大利 6 4 4 14
11 中国 5 11 12 28
12 英国 5 10 9 24
13 肯尼亚 5 2 2 9
14 日本 4 3 7 14
15 澳大利亚 3 6 5 14
16 南斯拉夫 3 4 5 12
17 捷克斯洛伐克 3 3 2 8
18 新西兰 3 2 8 13
19 加拿大 3 2 5 10
20 波兰 2 5 9 16
21 挪威 2 3 0 5
22 荷兰 2 2 5 9
23 丹麦 2 1 1 4
24 巴西 1 2 3 6
25 西班牙 1 1 2 4
26 芬兰 1 1 2 4
27 土耳其 1 1 0 2
28 摩洛哥 1 0 2 3
29 奥地利 1 0 0 1
30 苏里南 1 0 0 1
31 葡萄牙 1 0 0 1
32 瑞典 0 4 7 11
33 瑞士 0 2 2 4
34 牙买加 0 2 0 2
35 阿根廷 0 1 1 2
36 荷属安的列斯 0 1 0 1
37 智利 0 1 0 1
38 哥斯达黎加 0 1 0 1
39 印度尼西亚 0 1 0 1
40 伊朗 0 1 0 1
41 维尔京群岛 0 1 0 1
42 塞内加尔 0 1 0 1
43 秘鲁 0 1 0 1
44 墨西哥 0 0 2 2
45 比利时 0 0 2 2
46 哥伦比亚 0 0 1 1
47 吉布提 0 0 1 1
48 蒙古 0 0 1 1
49 希腊 0 0 1 1
50 菲律宾 0 0 1 1
51 巴基斯坦 0 0 1 1
52 泰国 0 0 1 1
总数 241 234 264 739
第23届 1984 美国洛杉矶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美国 83 61 30 174
罗马尼亚 20 16 17 53
联邦德国 17 19 23 59
中国 15 8 9 32
意大利 14 6 12 32
加拿大 10 18 16 44
日本 10 8 14 32
新西兰 8 1 2 11
南斯拉夫 7 4 7 18
韩国 6 6 7 19
英国 5 11 21 37
法国 5 7 16 28
荷兰 5 2 6 13
澳大利亚 4 8 12 24
芬兰 4 2 6 12
瑞典 2 11 6 19
墨西哥 2 3 1 6
摩洛哥 2 0 0 2
巴西 1 5 2 8
西班牙 1 2 2 5
比利时 1 1 2 4
奥地利 1 1 1 3
葡萄牙 1 0 2 3
肯尼亚 1 0 1 2
巴基斯坦 1 0 0 1
第22届 1980 苏联莫斯科 (80个国家)
名次 国家奥会 金 银 铜 合计
1 前苏联 80 69 46 195
2 东德 47 37 42 126
3 保加利亚 8 16 17 41
4 古巴 8 7 5 20
5 意大利 8 3 4 15
6 匈牙利 7 10 15 32
7 罗马尼亚 6 6 13 25
8 法国 6 5 3 14
9 英国 5 7 9 21
10 波兰 3 14 15 32
11 瑞典 3 3 6 12
12 芬兰 3 1 4 8
13 捷克 2 3 9 14
14 南斯拉夫 2 3 4 9
15 澳大利亚 2 2 5 9
16 丹麦 2 1 2 5
17 衣索匹亚 2 0 2 4
18 巴西 2 0 2 4
19 瑞士 2 0 0 2
20 西班牙 1 3 2 6
21 奥地利 1 2 1 4
22 希腊 1 0 2 3
23 印度 1 0 0 1
24 比利时 1 0 0 1
25 辛巴威 1 0 0 1
26 朝鲜 0 3 2 5
27 蒙古 0 2 2 4
28 坦桑尼亚 0 2 0 2
29 墨西哥 0 1 3 4
30 荷兰 0 1 2 3
31 爱尔兰 0 1 1 2
32 乌干达 0 1 0 1
33 委内瑞拉 0 1 0 1
34 牙买加 0 0 3 3
35 黎巴嫩 0 0 1 1
36 圭亚那 0 0 1 1
第21届 1976 加拿大蒙特利尔 (92个国家)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苏联 49 41 35 125
民主德国 40 25 25 90
美国 34 35 25 94
联邦德国 10 12 17 39
日本 9 6 10 25
波兰 7 6 13 26
保加利亚 6 9 7 22
古巴 6 4 3 13
罗马尼亚 4 9 14 27
匈牙利 4 5 13 22
芬兰 4 2 6
瑞典 4 1 5
英国 3 5 5 13
意大利 2 7 4 13
法国 2 3 4 9
南斯拉夫 2 3 3 8
捷克斯洛伐克 2 2 4 8
新西兰 2 1 1 4
韩国 1 1 4 6
瑞士 1 1 2 4
挪威 1 1 2
朝鲜 1 1 2
牙买加 1 1 2
丹麦 1 2 3
墨西哥 1 1 2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 1 0 1
第20届 1972 德国慕尼黑(121个国家)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苏联 50 27 22 99
美国 33 31 30 94
民主德国 20 23 22 65
联邦德国 13 11 16 40
日本 13 8 8 29
澳大利亚 8 7 2 17
波兰 7 5 9 21
匈牙利 6 13 16 35
瑞典 4 6 6 16
英国 4 5 9 18
罗马尼亚 3 6 7 16
芬兰 3 1 1 5
古巴 3 1 4 8
荷兰 3 3 1 7
法国 2 4 7 13
捷克斯洛伐克 2 4 2 8
肯尼亚 2 3 4 9
南斯拉夫 2 1 2 5
挪威 2 1 1 4
朝鲜 1 1 3 5
新西兰 1 1 1 3
乌干达 1 1 0 2
丹麦 1 0 0 1
第19届 1968 墨西哥城 (112个国家)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美国 45 28 34 107
苏联 29 32 30 91
日本 11 7 7 25
匈牙利 10 10 12 32
民主德国 9 9 7 25
法国 7 3 5 15
捷克斯洛伐克 7 2 4 13
联邦德国 5 11 10 26
澳大利亚 5 7 5 17
英国 5 5 3 13
波兰 5 2 11 18
罗马尼亚 4 6 5 15
意大利 3 4 9 16
肯尼亚 3 4 2 9
墨西哥 3 3 3 9
南斯拉夫 3 3 2 8
荷兰 3 3 1 7
保加利亚 2 4 3 9
伊朗 2 1 2 5
瑞典 2 1 1 4
土耳其 2 0 0 2
丹麦 1 4 3 8
加拿大 1 3 1 5
芬兰 1 2 1 4
挪威 1 1 0 2
埃塞俄比亚 1 1 0 2
新西兰 1 0 2 3
突尼斯 1 0 1 2
委内瑞拉0 1 0 1
巴基斯坦0 1 0 1
中国 0011
第18届 1964 日本东京 (94个国家)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36 26 28 90
2 苏联 30 31 35 96
3 日本 16 5 8 29
4 德国联队 10 22 18 50
5 意大利 10 10 7 27
6 匈牙利 10 7 5 22
7 波兰 7 6 10 23
8 澳大利亚 6 2 10 18
9 捷克斯洛伐克 5 6 3 14
10 英国 4 12 2 18
11 保加利亚 3 5 2 10
12 芬兰 3 0 2 5
13 新西兰 3 0 2 5
14 罗马尼亚 2 4 6 12
15 荷兰 2 4 4 10
16 土耳其 2 3 1 6
17 瑞典 2 2 4 8
18 丹麦 2 1 3 6
19 南斯拉夫 2 1 2 5
20 比利时 2 0 1 3
21 法国 1 8 6 15
22 加拿大 1 2 1 4
23 瑞士 1 2 1 4
24 埃塞俄比亚 1 0 0 1
25 巴哈马 1 0 0 1
26 印度 1 0 0 1
27 韩国 0 2 1 3
2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 1 2 3
29 突尼斯 0 1 1 2
30 巴基斯坦 0 1 0 1
31 菲律宾 0 1 0 1
32 阿根廷 0 1 0 1
33 古巴 0 1 0 1
34 伊朗 0 0 2 2
35 爱尔兰 0 0 1 1
36 加纳 0 0 1 1
37 巴西 0 0 1 1
38 肯尼亚 0 0 1 1
39 墨西哥 0 0 1 1
40 尼日利亚 0 0 1 1
41 乌拉圭 0 0 1 1
总数 163 167 174 504
第17届 1960 意大利罗马 (84个国家
国家 金牌 银牌铜牌
苏联 43 29 31
美国 34 21 16
意大利 13 10 13
德国 12 19 11
澳大利亚 8 8 6
土耳其 7 2 -
匈牙利 6 8 7
日本 4 7 7
波兰 4 6 11
捷克斯洛伐克 3 2 3
罗马尼亚 3 1 6
英国 2 6 12
丹麦 2 3 1
新西兰 2 - 1
保加利亚 1 3 3
瑞典 1 2 3
芬兰 1 1 3
南斯拉夫 1 1 -
奥地利 1 1 -
巴基斯坦 1 - 1
挪威 1 - -
希腊 1 - -
埃塞俄比亚 1 - -
第16届 1956 澳大利亚墨尔本(67个国家)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苏联 37 29 32 98
美国 32 25 17 74
澳大利亚 13 8 14 35
匈牙利 9 10 7 26
意大利 8 8 9 25
瑞典 8 5 6 19
德国 6 7 11 24
英国 6 7 11 24
罗马尼亚 5 3 5 13
日本 4 10 5 19
法国 4 4 6 14
土耳其 3 2 2 7
芬兰 3 1 11 15
伊朗 2 2 1 5
加拿大 2 1 3 6
新西兰 2 0 0 2
波兰 1 4 4 9
捷克斯洛伐克 1 4 1 6
保加利亚 1 3 1 5
丹麦 1 2 1 4
爱尔兰 1 1 3 5
挪威 1 0 2 3
墨西哥 1 0 1 2
印度 1 0 0 1
巴西 1 0 0 1
第15届 1952 芬兰赫尔辛基 (69个国家)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40 19 17 76
2 苏联 22 30 19 71
3 匈牙利 16 10 16 42
4 瑞典 12 13 10 35
5 意大利 8 9 4 21
6 捷克斯洛伐克 7 3 3 13
7 法国 6 6 6 18
8 芬兰 6 3 13 22
9 澳大利亚 6 2 3 11
10 挪威 3 2 0 5
11 瑞士 2 6 6 14
12 南非 2 4 4 10
13 牙买加 2 3 0 5
14 比利时 2 2 0 4
15 丹麦 2 1 3 6
16 土耳其 2 0 1 3
17 日本 1 6 2 9
18 英国 1 2 8 11
19 阿根廷 1 2 2 5
20 波兰 1 2 1 4
21 加拿大 1 2 0 3
22 南斯拉夫 1 2 0 3
23 罗马尼亚 1 1 2 4
24 新西兰 1 0 2 3
25 巴西 1 0 2 3
26 印度 1 0 1 2
27 卢森堡 1 0 0 1
28 德国 0 7 17 24
29 荷兰 0 5 0 5
30 伊朗 0 3 4 7
31 智利 0 2 0 2
32 奥地利 0 1 1 2
33 黎巴嫩 0 1 1 2
34 墨西哥 0 1 0 1
35 爱尔兰 0 1 0 1
36 西班牙 0 1 0 1
37 韩国 0 0 2 2
3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 0 2 2
39 乌拉圭 0 0 2 2
40 委内瑞拉 0 0 1 1
41 葡萄牙 0 0 1 1
42 保加利亚 0 0 1 1
43 埃及 0 0 1 1
总数 149 152 158 459
第14届 1948 英国伦敦 (59个国家)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38 27 19
瑞典 16 11 17
法国 10 6 13
匈牙利 10 5 12
意大利 8 12 9
芬兰 8 7 5
土耳其 6 4 2
捷克斯洛伐克 6 2 3
瑞士 5 10 5
丹麦 5 7 8
荷兰 5 2 9
英国 3 14 6
阿根廷 3 3 1
澳大利亚 2 6 5
比利时 2 2 3
墨西哥 2 2 2
埃及 2 2 1
南非 2 1 1
挪威 1 3 3
牙买加 1 2 -
奥地利 1 - 3
印度 1 - -
秘鲁 1 - -
第13届 1944 英国伦敦,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未能举行。
第12届 1940 日本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未能举行。
第11届 1936 德国柏林 (49个国家)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德国 33 26 30
美国 24 20 12
匈牙利 10 1 5
意大利 8 9 5
芬兰 7 6 6
法国 7 6 6
瑞典 6 5 9
日本 6 4 8
荷兰 6 4 7
英国 4 7 3
奥地利 4 6 3
捷克斯洛伐克 3 5 -
阿根廷 2 2 3
爱沙尼亚 2 1 2
埃及 2 1 2
瑞士 1 9 5
加拿大 1 3 5
挪威 1 3 2
土耳其 1 - 1
印度 1 - -
新西兰 1 - -
第10届 1932 美国洛杉矶 (37个国家)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41 32 30 103
2 意大利 12 12 12 36
3 法国 10 5 4 19
4 瑞典 9 5 9 23
5 日本 7 7 4 18
6 匈牙利 6 4 5 15
7 芬兰 5 8 12 25
8 英国 4 7 5 16
9 德国 3 12 5 20
10 澳大利亚 3 1 1 5
11 阿根廷 3 1 0 4
12 加拿大 2 5 8 15
13 荷兰 2 5 0 7
14 波兰 2 1 4 7
15 南非 2 0 3 5
16 爱尔兰 2 0 0 2
17 捷克斯洛伐克 1 2 1 4
18 奥地利 1 1 3 5
19 英属印度 1 0 0 1
20 丹麦 0 3 3 6
21 墨西哥 0 2 0 2
22 新西兰 0 1 0 1
23 拉脱维亚 0 1 0 1
24 瑞士 0 1 0 1
25 菲律宾 0 0 3 3
26 西班牙 0 0 1 1
27 乌拉圭 0 0 1 1
总数 116 116 114 346
第9届 1928 荷兰阿姆斯特丹 (48个国家)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22 18 16 56
2 德国 10 7 14 31
3 芬兰 8 8 9 25
4 瑞典 7 6 12 25
5 意大利 7 5 7 19
6 瑞士 7 4 4 15
7 法国 6 10 5 21
8 荷兰 6 9 4 19
9 匈牙利 4 5 0 9
10 加拿大 4 4 7 15
11 英国 3 10 7 20
12 阿根廷 3 3 1 7
13 丹麦 3 1 2 6
14 捷克斯洛伐克 2 5 2 9
15 日本 2 2 1 5
16 爱沙尼亚 2 1 2 5
17 埃及 2 1 1 4
18 奥地利 2 0 1 3
19 澳大利亚 1 2 1 4
20 挪威 1 2 1 4
21 波兰 1 1 3 5
22 南斯拉夫 1 1 3 5
23 南非 1 0 2 3
24 新西兰 1 0 0 1
25 乌拉圭 1 0 0 1
26 西班牙 1 0 0 1
27 印度 1 0 0 1
28 爱尔兰 1 0 0 1
29 比利时 0 1 2 3
30 智利 0 1 0 1
31 海地 0 1 0 1
32 菲律宾 0 0 1 1
33 葡萄牙 0 0 1 1
总数 110 108 109 327
第8届 1924 法国巴黎 (44个国家)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45 27 27 99
2 芬兰 14 13 10 37
3 法国 13 15 10 38
4 英国 9 13 12 34
5 意大利 8 3 5 16
6 瑞士 7 8 10 25
7 挪威 5 2 3 10
8 瑞典 4 13 12 29
9 荷兰 4 1 5 10
10 比利时 3 7 3 13
11 澳大利亚 3 1 2 6
12 丹麦 2 5 2 9
13 匈牙利 2 3 4 9
14 南斯拉夫 2 0 0 2
15 捷克斯洛伐克 1 4 5 10
16 阿根廷 1 3 2 6
17 爱沙尼亚 1 1 4 6
18 南非 1 1 1 3
19 乌拉圭 1 0 0 1
20 奥地利 0 3 1 4
21 加拿大 0 3 1 4
22 波兰 0 1 1 2
23 葡萄牙 0 0 1 1
24 罗马尼亚 0 0 1 1
25 海地 0 0 1 1
26 新西兰 0 0 1 1
27 日本 0 0 1 1
总数 126 127 125 378
第7届 1920 比利时安特卫普 (29个国家)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41 27 27 95
2 瑞典 19 20 25 64
3 英国 16 15 13 44
4 芬兰 15 10 9 34
5 比利时 14 11 11 36
6 挪威 13 9 9 31
7 意大利 13 5 5 23
8 法国 9 19 13 41
9 荷兰 4 2 5 11
10 丹麦 3 9 1 13
11 南非 3 4 3 10
12 加拿大 3 3 3 9
13 瑞士 2 2 7 11
14 爱沙尼亚 1 2 0 3
15 巴西 1 1 1 3
16 澳大利亚 0 2 1 3
17 西班牙 0 2 0 2
18 日本 0 2 0 2
19 卢森堡 0 1 0 1
20 希腊 0 1 0 1
21 捷克斯洛伐克 0 0 2 2
22 新西兰 0 0 1 1
总数 157 147 136 440
第6届 1916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六届奥运会未能举行。
第5届 1912 瑞典斯德哥尔摩 (28个国家)
名次 代表团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25 19 19 63
2 瑞典 24 24 17 65
3 英国 10 15 16 41
4 芬兰 9 8 9 26
5 法国 7 4 3 14
6 德国 5 13 7 25
7 南非 4 2 0 6
8 挪威 4 1 4 9
9 匈牙利 3 2 3 8
10 加拿大 3 2 3 8
11 意大利 3 1 2 6
12 澳新联队 2 2 3 7
13 比利时 2 1 3 6
14 丹麦 1 6 5 12
15 希腊 1 0 1 2
16 俄罗斯 0 2 3 5
17 奥地利 0 2 2 4
18 荷兰 0 0 3 3
总数 103 104 103 310
第4届 1908 英国伦敦 (22个国家)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英国 56 50 39 145
美国 23 12 12 47
瑞典 8 6 11 25
法国 5 5 9 19
德国 3 5 4 12
匈牙利 3 4 2 9
加拿大 3 3 7 13
挪威 2 3 3 8
意大利 2 2 0 4
比利时 1 5 2 8
澳大利亚 1 2 2 5
俄国 1 2 0 3
芬兰 1 1 3 5
南非 1 1 0 2
希腊 0 3 1 4
丹麦 0 2 3 5
波希米亚 0 0 2 2
奥地利 0 0 1 1
荷兰 0 0 1 1
总计 110 106 102 318
第3届 1904 美国圣路易 (12个国家)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美国 70 75 64 209
古巴 5 2 3 10
德国 4 4 5 13
加拿大 4 1 0 5
匈牙利 2 1 1 4
奥地利 1 1 1 3
英国 1 1 0 2
希腊 1 0 1 2
瑞士 1 0 1 2
总计 89 85 76 250
第2届 1900 法国巴黎 (22个国家)
国家或地区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计
法国 26 36 33 95
美国 20 15 16 51
英国
17 8 12 37
比利时 5 6 3 14
瑞士 5 3 1 9
德国 4 2 2 8
丹麦 2 3 2 7
意大利 2 2 0 4
澳大利亚 2 0 4 6
匈牙利 1 2 2 5
荷兰 1 1 3 5
古巴 1 1 0 2
加拿大 1 0 1 2
瑞典 1 0 1 2
奥地利 0 3 3 6
挪威 0 2 3 5
印度 0 2 0 2
波希米亚 0 1 2 3
总计 88 87 88 263
第1届 1896 希腊雅典奖牌榜:(13个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总数
1 美国 11 7 2 20
2 希腊 10 17 19 46
3 德国 6 5 2 13
4 法国 5 4 2 11
5 英国 2 3 2 7
6 匈牙利 2 1 3 6
7 奥地利 2 1 2 5
8 澳大利亚 2 0 0 2
9 丹麦 1 2 3 6
10 瑞士 1 2 0 3
11 混合队 1 1 1 3
总数 43 43 36 122

17世纪欧洲30年战争是怎么回事

最佳答案 - 由提问者1年前选出
三十年战争
  Thirty Years’ War1618~1648年,由神圣罗马帝国内战发展为欧洲主要国家卷入的大规模国际性战争。
  17世纪初,德意志仍处于诸侯割据状态。各邦诸侯因信仰不同和教产矛盾分别组成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为了与对方抗衡,双方均寻求外国势力支持。而已形成统一集权国家的英、法、西班牙等欧洲大国正在谋求对外扩张,遂把地处欧洲中心、具有重要战略位置但又四分五裂、日趋衰落的德意志作为角逐目标。战前,欧洲各国形成两大对立集团:哈布斯堡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反哈布斯堡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战争导火线是波希米亚(捷克)爆发民族起义,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任命天主教徒斐迪南为捷克国王。战争分四个阶段,主战场在德意志。
  捷克阶段(1618~1624) 斐迪南任国王后,禁止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拆毁其教堂。1618年5月23日,布拉格爆发起义。起义者冲进王宫,把皇帝的两名使者从窗口抛入壕沟,并成立由30人组成的临时政府,宣布捷克独立。次年6月,起义军包围维也纳,但在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军队侵入捷克后撤退。8月,捷克议会选举新教联盟首领、普法尔茨选侯弗里德里希为捷王。1620年9月,天主教联盟军2.4万人在J.T.蒂利伯爵率领下侵入捷克,于11月8日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击败新教联盟军和捷克起义军(约2万人),布拉格陷落。捷克再度沦为哈布斯堡王朝领地,起义惨遭镇压。年底,西班牙出兵普法尔茨。1621~1623年,蒂利回师击败普法尔茨新教诸侯军队。
  丹麦阶段(1625~1629) 1625年2月.丹麦在英、荷、法支持下,以援助德意志新教联盟为名出兵德意志,占领卢特城。与此同时,曼斯菲尔德率英军进占捷克西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起用A.W.E.von瓦伦斯坦为武装部队总司令。1626年4月,瓦伦斯坦在德绍击败英军。8月,蒂利军收复卢特城。随后,两军协同直捣日德兰半岛(1627),进而攻占梅克伦堡、波美拉尼亚(1628),迫使丹麦签订《吕贝克和约》(1629),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
  瑞典阶段(1630~1635) 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天主教联盟势力向波罗的海发展,引起瑞典不满。在法国支持下,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于1630年7月率兵在奥得河口登陆。此时,天主教阵营发生内部矛盾,瓦伦斯坦被免职,瑞军迅速侵入德意志中部。1631年9月17日,瑞典-萨克森联军在布赖滕费尔德之战中重创蒂利军。瑞典军向西推进到莱茵河畔,萨克森军攻陷布拉格。1632年春,瑞典军回师巴伐利亚,在莱希河之战中击毙蒂利。4月,皇帝再次起用瓦伦斯坦。瓦伦斯坦重组军队收复布拉格(5月),出师巴伐利亚(9月),迫使瑞典军撤向萨克森。11月16日在吕岑之战中,瓦伦斯坦战败,损失惨重,古斯塔夫二世战死。1634年,皇帝在西班牙军队支持下,在讷德林根大败瑞典军。瑞典军被迫北撤。1635年5月,同瑞典结盟的萨克森和勃兰登堡与皇帝缔结《布拉格和约》。

欧洲“30年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1618年5月23日,捷克波希米亚议会代表把神圣帝国皇帝的使者马蒂尼茨和斯拉瓦塔从王宫窗口掷出,史称“掷出窗口事件”。

捷克“掷出窗外事件”发生不久,国王斐迪南派一位特使来到德国。请求巴伐利亚公爵出兵捷克。公爵当即让手下梯里率领25000人马向捷克进发。捷克的新教徒们得到消息,连忙向德国的另一派首领腓特烈求救。两军在布拉格附近的白山遭遇,发生了激战。结果,腓特烈指挥不利而战败,他本人逃往荷兰。捷克成为德国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地,捷克人民被迫改奉天主教,甚至以德语为国语。

逃亡在外的腓特烈并不甘心,作为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女婿,腓特烈知道英王不会坐视不管。在白金汉宫华丽的殿堂内,腓特烈把荷兰国王同意帮助的亲笔书信交给詹姆士一世。对德国早就不满的英王当即答应,一定支持腓特烈。

1625年,英国和荷兰经过商讨,决定不亲自出面而怂恿丹麦出兵。结果丹麦兵败如山。

1630年,瑞典出兵攻打德国。德军在萨克森的吕岑,与瑞典人展开了厮杀。

吕岑战役的结果是:瑞典失去了国王,但取得了胜利;华伦斯坦虽然失利,却保存了实力。不久,德国在西班牙的帮助下,打败了瑞典。

年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对丹麦、瑞典的相继失败感到愤怒。他觉得,为了新教同盟的利益,必须给哈布斯堡王朝以沉重的打击。于是在法国首相黎世留的斡旋下,英国、荷兰、威尼斯、瑞典等纷纷支持法国。法国终于跳了出来,成为战争的主角。1635年,法国正式向西班牙宣战。经过一番血战,法军获胜,从此转变了战局。斐迪南失去了西班牙的支持,只好求和。

1648年8月6日,神圣的罗马帝国皇帝与瑞典及新教诸侯签订《奥斯纳布吕克和约》。9月17日,德国与法国签订《明斯特和约》。10月29日,参战各方签署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结束了战争。欧洲的这场战争从1618年开始到1648年足足有30年的时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30年战争”。

北约有哪些国家组成

截至2020年3月,北约有30个成员国: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克罗地亚、黑山、北马其顿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北约的30个成员国加入时间

1949年4月4日有12个国家签署了北大西洋公约,这也意味着北约的成立,12个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葡萄牙,丹麦,挪威,冰岛。  

1952年2月18日,希腊和土耳其加入北约。  

1982年,西班牙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的第15个成员国。  

1990年,德国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的第16个成员国。  

1997年的7月,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  

2004年,爱沙尼亚,拉维托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加入北约。  

此时北约成员国已经有26个国家。  

2009年4月1日,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加入北约。  

2017年6月5日,黑山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的第29个成员国。  

2020年3月27日,北马其顿加入北约,成为北约的第30个成员国。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什么是欧洲“三十年战争“

欧洲三十年战争
公元前962年,德意志国王在罗马由教皇加冕称帝,创建了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帝国极盛时期,其疆域包括德意志、奥地利、捷克、意大利北部和瑞士等地。可是,到了13世纪末,德意志已经分裂为许多独立的诸侯国,皇帝也失去控制整个帝国的权力。到16世纪后期和17世纪初,这个号称“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帝国已今非昔比,穷途末路。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皇帝长期担任帝国的皇帝,名义上是最高统治者,实际上已成为摆设,毫无实权。
这个皇帝对失去权力很不甘心,拼命想恢复往日的威风,这样与诸侯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愈演愈烈。这时,各邦诸侯因信仰不同和教产矛盾,分别组成新教联盟和天主教联盟。为了与对方抗衡,双方均寻求外国势力的支持。这样,已形成统一集权国家的英、法、西班牙等欧洲大国正在谋求对外扩张,遂把地处欧洲中心,具有重要战略地位但又四分五裂、日趋衰落的德意志作为角逐目标。
当时,欧洲各国形成两大对立集团:哈布斯堡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德意志天主教联盟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反哈布斯堡集团由法国、丹麦、瑞典、荷兰、德意志新教联盟组成,得到英国、俄国的支持。战争的导火线是波希米亚(捷克)爆发民族起义,反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任命天主教教徒斐迪南为捷克国王。
捷克是1526年并入神圣罗马帝国版图的。当时德意志皇帝兼为捷克国王,此时捷克人享有宗教自决、政治自治等权利。但到德意志三世皇帝马提亚时,他派遣耶稣会教士深入捷克,企图恢复天主教,并指定斐迪南为捷克国王。德意志皇帝指定的捷克国王斐迪南是一个狂热的耶稣会分子。他一上台,便残酷地迫害捷克的新教徒。新教的教堂被拆毁,作新教礼拜的人被投入监狱,这些措施,激起捷克人民的强烈反抗。
1618年5月23日,一群武装的群众和新教教徒手拿铁棍长矛,冲进捷克王宫,抓到了国王的两个钦差。
“把他们扔出去!”“扔到窗子外面去!”
在一阵怒吼声中,按照捷克的古老习惯,两名走狗被人们从20多米高的窗口扔了出去,落在御城河沟的垃圾堆上,两个人痛得哇哇乱叫。
这就是震动欧洲所有国家宫廷的“掷出窗外事件”,它是捷克民族起义的信号,也是三十年战争的开端。
奥地利决心发动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企图一举征服捷克。捷克人民也纷纷武装起来,他们选出30名保护人(其中大部分是新教贵族)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捷克独立。广大武装群众占领政府各部门,取消一切赋税,并把压迫新教徒最凶的耶稣分子全部驱逐出境。
开始阶段,捷克起义军进展顺利,很快突入奥地利境内,逼近首都维也纳。此时奥地利的新教徒也不满皇帝统治,纷纷起来响应。
此时,德意志老皇帝死了,斐迪南接任皇位,仍兼任捷克国王,他得到捷克起义军兵临维也纳城下的报告时,正同十几位贵族在宫中开会商讨对策,一名贵族见皇帝已吓得浑身发抖,忙抓住他的肩章说:“皇上,现在还来得及,你快派代表谈判签字呀!”
捷克的起义眼看快要胜利了,可惜由于起义军的领导权掌握在捷克贵族手里,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幻想通过谈判让皇帝作出让步。于是,他们下令停止攻城,派出代表进宫与皇帝谈判,结果坐失良机,使皇帝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斐迪南缓过气来,向天主教联盟求救,宣布剥夺捷克议会选出的新教联盟首领、捷王普法尔茨选侯的爵位,授予天主教联盟主力巴伐利亚选侯巴克米利安以公爵爵位。巴克米利安立即派出自己的精锐部队2.5万人“救驾”,由名将蒂利统帅。天主教同盟还向斐迪南提供了大量金钱援助。西班牙也派兵参战。
1620年11月8日,在捷克首府布拉格附近的白山,蒂利统帅的精兵与教军2万人展开决战。虽然新教军占有位于白山和沼泽之间良好的防御阵地,但士兵缺乏训练,纪律松弛,步兵遭到敌兵的首次猛烈冲击便四散溃逃。这样,天主教军只用不到两个小时便取得了会战的胜利。从此,捷克成为哈布斯堡奥地利的一个省,处于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长达几百年之久,捷克人民陷入奥地利的残酷统治之下。捷克起义被镇压后,德意志皇帝的权力大大加强了,不仅占有捷克,而且和西班牙保持联盟,把势力伸向德意志西部和北部。西班牙则想统治荷兰,这又引起德意志新教诸侯的恐慌和英、法、荷等国的不安。于是,哈布斯堡集团与反哈布斯堡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从此,这场战争转变为广泛的国际战争。
1625年2月,丹麦在英、荷、法等国的支持下,以援助德意志新教联盟为名出兵德意志,占领卢特城。与此同时,曼斯菲尔德率英军进占捷克西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起用瓦伦斯坦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与丹麦军队作战。
瓦伦斯坦是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原为捷克贵族,但因长期在德皇军中服役,已经德国化了,连他自己也自认为是德国人,他采用以战养战的政策,靠掠夺驻地居民的粮食和财富来维持军队的供应。每攻克一地,他的军队就像蝗虫一样将居驻地抢劫一空,人们称他的军队为“瓦伦斯坦蝗群”。
1626年,瓦伦斯坦和天主教同盟的军队打败丹麦和新教诸侯的联军。丹麦国王被迫于1629年5月在吕贝克签订和约,保证不再干涉德意志事务。德皇规定新教诸侯将1552年以后所占教产全部归还原主,同时根据瓦伦斯坦的计划,德国在波罗的海建立起一支强大的舰队。
瑞典害怕德意志的计划影响它在波罗的海的优势地位,遂在法国大量金钱援助下,于1630年7月从法国北方打了进来,揭开了“三十年战争欧洲阶段”的序幕。
7月6日,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统率1.3万军队在德国东北部奥德河口登陆,不久,瑞典又派来了2.6万人援军,使古斯塔夫的总兵力达到近4万人。而此时,天主教阵营发生了内讧,瓦伦斯坦被免职,瑞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德意志北部和中部许多地区。
德皇闻讯后令蒂利率军阻击。9月17日双方主力集中于莱比锡附近的布赖滕费尔德展开决战。蒂利军3.5万人,装备火炮26门。瑞典军2.4万人,拥有火炮100门。
瑞典军排成新型的线式阵形,而蒂利军则按传统战法排成一个个密集的方阵,双方先是互相炮击,因瑞典炮兵火力占优势而给敌人造成巨大损失。蒂利军在炮轰后发起攻击,但骑兵7次冲锋都被瑞军滑膛枪齐射的火力击退。
这一仗,古斯塔夫沉着冷静地调动兵力,发挥炮兵和滑膛枪的密集火力,彻底打败了以长矛为主的蒂利方阵,蒂利军伤亡达8000人,蒂利本人负伤,而瑞典和萨克森联军共伤亡2700人,其中瑞典仅伤亡700人。这是古斯塔夫军事艺术的杰作,以机动加火力为基础的新战术第一次战胜以数量加长矛为基础的旧战术,显示了改革后的瑞典军队对旧式欧洲军队所具有的优势。
后来,德皇再次起用瓦伦斯坦重新组建军队,收复了布拉,出师巴伐利亚,迫使瑞典军撤向萨克森。1634年,德皇在西班牙军队支持下,在讷德林根大败瑞典军。瑞典军被迫北撤。
瑞典战败,促使法国直接出兵。主战仍在德国境内,但同时也在西班牙、西属尼德兰、意大利等地进行。法国和瑞典军队的胜利,使哈布斯堡王朝集团无力再战,被迫求和。1648年10月,参战各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结束。
“三十年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战争,以反哈布斯堡集团的胜利告终。根据和约,欧洲领土被重新分割。法国夺得欧洲霸权;瑞典巩固了在波罗的海的地位;德意志的经济遭到严重削弱;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独立;荷兰和瑞士的独立得到确认。它结束了自中世纪以来“一个教皇,一个皇帝”统治欧洲的局面,神圣罗马帝国在事实上已不复存在。
这次战争对军事学术和技术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滑膛枪得以进一步改进,开始大量投入使用;
二是火炮开始实行标准化,炮兵成为一个独立兵种,在战斗中发挥重大作用;
三是旧的方阵战术已经过时,新的线式战术开始形成;
四是欧洲一些国家开始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军队编制趋向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