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米恰斯内

为什么勃烈日涅夫可以推翻赫鲁晓夫?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的人物经历

shqlly shqlly 发表于2022-10-14 19:53:09 浏览15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目录

为什么勃烈日涅夫可以推翻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提到这个名字想必熟知历史的朋友们,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成为苏联的领袖,在领导苏联十年多的时间内,可谓是“出尽了风头”,例如:在联合国大会上,脱掉自己的皮鞋,怒敲演讲台,而后发表了他的一番论述;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差点让全球回到旧石器时代。就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前苏联领袖,最终于1964年黯然辞职。

对于赫鲁晓夫黯然离职,很多人归咎于勃列日涅夫的“逼宫”,但作者并不这么认为,勃列日涅夫的“逼宫”只是直接原因;其实更多的还是赫鲁晓夫自己。

第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民贵君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这种思想,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先辈们就已经提出来这种主张。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在成为苏联领导后,开始全盘否定斯大林,反对苏联民众对斯大林搞“个人崇拜”主义。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赫鲁晓夫在巩固自己的地位后,开始搞对自己的“个人崇拜”;这显然跟自己的主张背道而驰。赫鲁晓夫在内部搞排除异己,推崇“赫鲁晓夫”的“大沙皇”模式,自然遭到不少人的反对。

赫鲁晓夫的这一点,为日后他的黯然离职埋下了伏笔。

第二、“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最终以失败告终。

赫鲁晓夫成为苏联领导初期,面对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模式”,当时的苏联经济已经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苏联国内已经出现严重“粮食危机”。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就此拉开序幕,赫鲁晓夫大力在苏联境内推崇种植玉米,因此也得以“玉米大王”的称号。

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在前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后到期,种植玉米不仅没有解决苏联的粮食危机,反而加剧了苏联的粮食危机。

大规模种植玉米以及不合理的管理,到后期,不仅没有增加玉米的产量,反而破坏了生态平衡,最终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以失败而告终。

如果说赫鲁晓夫推广种植玉米,宣告他农业方面经济改革的失败,那么在农业方面,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最终也没有突破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模式,相反,在赫鲁晓夫任期内,和美国展开全方位的军备竞赛,持续的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内部的矛盾,“粮食危机”和“生活日用品”成为赫鲁晓夫后期面对的最尖锐的问题。

当然,最终赫鲁晓夫也没用解决这一问题,自然面临黯然下台。

第三、谢列平,苏斯洛夫,谢米恰斯内的积极运作。

当时的赫鲁晓夫正处于度假,自然毫无防备,而勃列日涅夫、谢列平,苏斯洛夫,谢米恰斯内最高主席团已经控制局势,可以讲此时赫鲁晓夫已经大势所趋。最终黯然下台。

纵然勃列日涅夫政变成功,但是他依旧没有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反而他的改革把苏联给改乱了,为苏联的解体也埋下伏笔。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的人物经历

谢米恰斯内于1961年11月起任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团主席。
谢米恰斯内曾于1963年10月下令逮捕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弗里德里克·巴宏(Frederick Barghoorn)。弗里德里克·巴宏是美国总统肯尼迪的朋友,当时正在莫斯科访问。谢米恰斯内希望通过指控巴宏是间谍,可以迫使美方释放同一月被FBI以间谍名义逮捕的伊戈尔·伊万诺夫(Igor Ivanov)。但是因为肯尼迪在新闻发布会上强硬宣称巴宏根本没有参与到任何违法活动中,苏联方面只能悻悻释放了巴宏,而伊万诺夫也于1971年被允许离开美国。
1964年10月,谢米恰斯内参与了让赫鲁晓夫下台的行动,但这也毫不疑问让新的领导人上台后将其替换掉。1967年4月,勃列日涅夫指派尤里佛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Yuri Andropov)接替了谢米恰斯内的职务。有证据显示,勃列日涅夫曾想让克格勃暗杀赫鲁晓夫,但是谢米恰斯内拒绝了。

世界问题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Joseph Vissarrionovich Stalin),1879年12月21日生于格鲁吉亚的哥里,格鲁吉亚人,原姓朱加什维利。父亲是农民出身的皮鞋匠,母亲1937年7月去世。
  年轻时代的
  斯大林
  1894年,斯大林进入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东正教中学读书期间开始研读马克思的作品并参加革命活动。1898年加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梯弗里斯组织。1900年开始参加地下政治活动,在高加索一些工业中心组织罢工、示威。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化为孟什维克派和布尔什维克两派后,他参加了布尔什维克派。1904年12月领导巴库工人大罢工。从1902年4月至1913年3月间,他因参加革命活动而被捕7次,多次被流放和监禁。1912年2月被选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主编党的机关报《真理报》,1913年7月至1917年3月又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1917年5月至1952年10月连续当选为苏共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他协助列宁组织和领导了1917年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参加了以列宁为首的第一届人民委员会。1918年至1920年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担任民族事务人民委员和国家监察部人民委员。1922年至1952年10月连续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在1922年12月第一次全苏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报告。他提出了“在一个国家首先建立社会主义”的主张。1928年,他放弃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全力进行工业化,通过几个五年计划使苏联这个落后国家迅速改变了面貌。1934年底开始,斯大林发动了一场政治恐怖风暴,处决了许多曾支持他掌权的老党员。1936年12月5日在第8次苏维埃非常代表大会上批准了在他领导下起草的第一部苏联宪法。
  1941年5月至1946年3月任苏联人民委员会(后改称部长会议)主席。1941年6月任国防委员会主席,同年8月任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1945年6月获最高军衔—苏联大元帅称号。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他成为同盟国最成功的统帅,1941年冬季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期间,斯大林始终留在首都组织大反功。在他的卓越指挥下,苏军先后赢得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的胜利,使当时的形势急转直下,兵锋指向德军,他领导苏联人民战最终战胜了纳粹德国。斯大林参加了盟国的几次首脑会议,包括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举行的德黑兰会议和雅尔塔会议。
  1946年3月至1953年3月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2年10月联共(布)19大将中央政治局改组为苏共中央主席团时,他当选为中央主席团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病逝。
  斯大林在二战期间与丘吉尔(左)、罗斯福(中)在雅尔塔会议上
  斯大林创建了巨大的军事-工业机构,使苏联进入核的时代,并实现了工业化,但他的农业集体化始终没有产生积极的经济效果。
  他的著作编为《斯大林全集》,均已译成中文。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格鲁吉亚重建了20多座斯大林纪念碑,均为斯大林崇拜者集资修建的。
  1998年4月1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命令公布一直秘密存放在总统档案馆的有关斯大林活动的材料,叶利钦赞同关于出版斯大林文献集的建议,该建议是由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领导的受政治迫害者恢复名誉委员会提出的,叶利钦委托总统办公厅将总统档案馆的材料移交给该委员会。
  1998年12月21日,斯大林的故乡——格鲁吉亚的哥里市举行了纪念斯大林诞辰119周年的活动,格鲁吉亚统一共产党领导人和积极分子、左派团体的代表在哥里市斯大林博物馆附近举行集会,斯大林的孙子也参加了集会。
  1999年3月5日,在格鲁吉亚共产党人的倡议下,哥里举行了纪念斯大林逝世46周年的悼念活动。哥里的斯大林纪念馆里,耸立着“各族人民的领袖”的巨大纪念像,并一直对外开放。
  个人爱好:
  斯大林喜欢吃家乡菜、喝格鲁吉亚酒,其中三样有代表性的格鲁吉亚菜最为他喜爱:香软可口的“哈恰普里”奶酪馅饼、风味独特的加核桃仁的茄子卷、鲜美味厚的“哈尔乔”羊肉汤。他喜欢喝“赫万奇加拉”和“金兹马拉乌利”两种半干红葡萄酒,微甜带涩,醇厚香浓。
  后代:
  斯大林与子女的合影
  斯大林有两子一女,八个孙子。
  长子(斯大林的第一个妻子所生)雅科夫·朱加什维利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于1941被德国俘虏,希特勒曾企图用雅科夫交换被苏联军队俘获的一名德军高级将领,但被斯大林拒绝,雅科夫后来牺牲。他较早开始独立生活,生活俭朴,坚定顽强,在法西斯面前英勇不屈,受到苏联人民的热爱。
  第二个妻子娜杰日达·谢尔盖耶夫娜·阿利卢耶娃于1932年11月18日夜在孔策沃别墅开枪自杀,年仅30岁,留下两个孩子:儿子瓦西里、6岁的女儿斯韦特兰娜。
  格鲁吉亚斯大林纪念
  馆里的斯大林塑像
  瓦西里在战争中是一名勇敢的飞行员。1947年被任命为莫斯科军区空军司令员,因严重酗酒,1952年夏斯大林亲自签署了对他的撤职令。1953年4月被捕,被判8年徒刑,关押在弗拉基米尔监狱,当时他改用了他的第三个妻子的姓——瓦西里耶夫。1960年提前释放,被允许继续住在莫斯科,并还给他住房、将军肩章、党证和勋章,因其继续酗酒又被关进监狱。1961年出狱时健康状况恶化,赫鲁晓夫把他送到更远的喀山,但其行动完全自由,一名女护士是他的最后伴侣。1962年3月瓦西里因酗酒死亡,年仅40岁,其墓碑上写着:瓦·约·朱加什维利将军之墓。
  斯韦特兰娜在斯大林在世时就有不少绯闻,20世纪50年代中期时已结过两次婚。同第一个丈夫格里戈里·莫罗佐夫生育有一子约瑟夫(后来成为医生);同第二个丈夫尤里·日丹诺夫(前苏共中央书记安德烈·日丹诺夫的儿子)生了一个女儿,名叫卡佳。斯大林去世后,斯韦特兰娜没有受到排挤和打击,继续在莫斯科住五居室的房子,每月得到个人抚恤金300卢布,两个孩子另外各有100卢布。后来,她与印度人拉杰什·辛格同居,辛格是印度共产党员,在莫斯科一家出版社工作,他的叔叔是尼赫鲁政府中的一名部长。1966年10月31日,辛格去世,她申请去印度安葬他的骨灰,她在印度的辛格父母家居住两个月后到美国大使馆请求避难,苏联领导人为此撤销了当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主席弗拉基米尔·谢米恰斯内的职务。
  位于格鲁吉亚斯大林故乡哥里的斯大林
  纪念馆内的斯大林头部塑像
  1970年,她又一次结婚,丈夫是一名美国建筑师,名叫威廉姆斯·皮特斯,他们不久生下一女,取名奥莉加。后来离婚。1982年她移居英国,1984年11月带着小女儿回到莫斯科,没住多久,她又孤身一人,住在英国西海岸的一家养老院里,膳宿费同国家负责,每月70英镑,此外她每周还可领到65英镑10便士的养老金。
  孙子:叶夫根尼·朱加什维利 (Yevgeny Dzhugashvili)(斯大林长子雅科夫·朱加什维利的儿子)生于1936年,他是斯大林孙辈中唯一的职业军人,格鲁吉亚人民爱国联盟领导人。他的长相、身高酷似祖父斯大林,曾应邀在一部电影中扮演斯大林。同妻子和两个儿子、儿媳、孙子住在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一家公寓里,一个儿子是画家,另一个是电影工作者。
  另一个孙子亚历山大·布敦斯基是一名舞台监督。

斯大林之死真相究竟如何

脑溢血。

民间却有许多声音表示:斯大林真正的死因是中毒身亡。为了寻找真相,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的记者,对此案件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且,得到了当年克格勃要员和斯大林警卫的帮助。

之后,记者在克格勃二位前任领头人物克留奇科夫和谢米恰斯内的倾力相助下,最终,得到了记载当年事件的档案和目睹真相的证人,将斯大林的死因指向为:毒杀。

对于斯大林的死因,民间的说法一直没能统一,尽管有相当一部分人坚持斯大林死于毒杀,但更多的人还是相信官方的说法。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其它猜测,但总体上来说,都和官方的说法比较接近。

对于官方给出的脑溢血死亡,该言论的支持者认为:“斯大林在晚年一直疲于操劳,身体状况很差,所以,试图将其死因归咎于操劳过度。”也有人认为:“斯大林是因为一直对医生保持怀疑态度,不肯接受治疗,最终,导致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逼赫鲁晓夫下台的克格勃,也是其救命恩人,最后结局如何

虽然我们知道逼迫赫鲁晓夫下台的正是克格勃,而同时他也是赫鲁晓夫的救命恩人。他为什么会逼迫赫鲁晓夫下台呢?他的下场又是怎么样的?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先要了解赫鲁晓夫这个人才行。要知道在前苏联期间,赫鲁晓夫在苏联的名声是非常高的,人民都非常的爱戴他。

虽然当时苏联已经摇摇欲坠,快要解散了,但是赫鲁晓夫在军队中还是有一定的统治力。因为当时苏联的经济不太好,所以许多人把苏联经济不好的原因归咎在赫鲁晓夫的头上。但是赫鲁晓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被许多人所怨恨上了,仍为自己在苏联中崇高的地位而沾沾自喜。

伴随着克格勃的出现,虽然他是赫鲁晓夫的救命恩人,但是他深知如果赫鲁晓夫不放弃当苏联的领导人的话,不仅赫鲁晓夫有生命危险,而且还会使国家的经济更加糟糕。他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赫鲁晓夫的生命,即使会被赫鲁晓夫怨恨,也要用一些手段逼迫赫鲁晓夫下台。

在苏联解散后,赫鲁晓夫发现人民的生活质量竟然比苏联解体前要好很多,虽然整个国家的国力下降了,但是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所以赫鲁晓夫明白了克格勃的苦心之后,从怨恨他变为了感谢他。后来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人民也十分感谢克格勃对他们国家的贡献,也感谢他及时叫醒了还在沉睡的人们。

赫鲁晓夫怎么下台的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等人是如何把赫鲁晓夫从苏联党和国家的最高位子上推下来的?实际上存在不存在阴谋?或像勃列日涅夫时代所宣传的一切都是按党内民主程序进行的呢?赫鲁晓夫对于反对自己的阴谋知道些什么?我们企图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赫鲁晓夫当时在苏联南方皮聪大疗养。当时赫鲁晓夫的一个贴身警卫阿纳托利·米哈伊洛夫对记者说,赫鲁晓夫在皮聪大疗养很平常。但从某个时刻起,连对重大政治事件内幕不了解的普通保卫人员也发现和感觉到有点不大对头:一只装甲快艇在海湾抛锚停泊了;服务人员自我封闭,互相不说话了……
  一天夜里鳄鱼(在休养地保卫领袖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少校的绰号)突然向下属宣布撤消皮聪大的一切岗哨,紧急返回莫斯科。赫鲁晓夫本人的行动也使当时的米哈伊洛夫感到十发惊奇。他还记得那次飞回莫斯科的飞机上的情景。飞机才上天,赫鲁晓夫就从自己的舱里出来到公共舱里,神经质地踱来踱去,有点心神不定,然后突然走近驾驶舱敲门(赫鲁晓夫不可能不知道飞行中禁止打开此门的规定)。他敲门当然无人搭理。过了5分钟他又敲,还是无人理他。
  此时赫鲁晓夫走向鳄鱼说:“少校,命令机组人员飞向基辅,首都有阴谋!”
  少校是个具有丰富经验的军人,大概从自己的上司那里得到了特别指示,做出什么也不明白的样子。赫鲁晓夫从一个保卫人员走到另一个保卫人员那里,抓住对方的手,重复一句话:“同志们,有阴谋,转飞到基辅去!”
  保卫人员无权同赫鲁晓夫讲话,同时少校在场谁也不敢同赫鲁晓夫讲话。虽然身居高位,但赫鲁晓夫也无可奈何,笨重地坐到沙发上,木然不动,然后突然好像产生一个英明的想法似的跳起来对着鳄鱼叫喊:“少校,你是苏联英雄,飞机转飞基辅,这是我的最后一个命令!”
  而鳄鱼仍然没有反应。那时赫鲁晓夫大声地对全体人员说(声音中明显有令人心碎的忧郁和绝望):“年轻人,你们全是苏联英雄,飞向基辅!那里我们会得救的。”
  最后知道自己的号召和请求毫无用处之后,赫鲁晓夫走回自己的机舱,直到飞机着陆也没有出来过。
  在莫斯科机场,坐着国家第一号人物的飞机从一条跑道滑向另一条跑道,很久舷梯不来靠拢飞机。米哈伊洛夫望着舷窗发呆。来迎接领袖的不是传统的高级轿车,而是一辆普通的“齐尔”,看到这一切赫鲁晓夫愤怒地骂了一句:“叛徒,出卖基督的人!”在尔后的时刻人们听见他的哭声夹杂着诅咒和威胁……
  米哈伊洛夫记得是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伊来迎接赫鲁晓夫的。
  根据谢米恰斯内伊的回忆,在机场上见到赫鲁晓夫时,赫鲁晓夫表现是平静的,好像没有什么怀疑。赫鲁晓夫问谢米恰斯内伊:“其他人在哪里?”
  “在克里姆林宫。”
  “他们都吃过午饭了?”
  “没有,似乎大家都在等你。”
  赫鲁晓夫从机场直接去了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就在这个时候他的警卫人员被换了。封锁了内外通讯。
  勃列日涅夫等当时有没有想从肉体上消灭赫鲁晓夫,毒死他或炸毁他的座机?
  几乎所有参加党中央十月全会的人在回忆中都在对此加以否定。
  但据谢米恰斯内伊的讲述,从1964年春末起,勃列日涅夫认真地考虑过这些方案。赫鲁晓夫的改革和他的喜怒无常使机关里的权势者恐惧。能让赫鲁晓夫死亡是勃列日涅夫等权势者感到安全的最简单的摆脱困境的办法。对党和国家的第一号人物实施非暴力杀害当然是克格勃的任务。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伊回忆说,勃列日涅夫几次把他叫去。就一个方案进行长时间的倾心交谈。这个赫鲁晓夫的忠实战友(指勃列日涅夫)为消灭自己的老师什么办法没有设想过啊?
  他首先想到毒死他。估计到这个“乌克兰的伟大儿子”的好胃口,这样的死是合乎情理的。原苏联部长会议事务管理局局长斯米尔丘科夫证明,赫鲁晓夫在小范围内酗酒很严重。勃列日涅夫相信自己的克里姆林宫医生对赫鲁晓夫的死亡会作出相应的结论的。结论中不会出现氰化钾或别的什么毒物中毒的症状的。
  克格勃头头谢米恰斯内伊表示反对这种办法。他举出令人信服的理由:给赫鲁晓夫准备饮食的只有一个女厨师。她早在斯大林格勒时期就在赫鲁晓夫身边,对赫鲁晓夫赤胆忠心,收买她是不可能的。另外,按照这种犯罪作案的逻辑,必然要消灭凶手,然后为了掩盖罪行痕迹,又必须把新的杀人案的执行者收拾掉……
  “最后会追到我的头上,”克格勃头头笑着对勃列日涅夫说,“最后追到您的头上……”
  这种前景,未来的总书记当然是不喜欢的,他放弃了这个建议:当赫鲁晓夫完成对埃及的访问后回国时制造空难。克格勃头头对于要杀死全体机组人员和其他访问随行人员的做法表示坚决反对。他也不会参加这一行动。
  弄死赫鲁晓夫的念头像磁铁一样吸引着未来的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又提出制造车祸。地点定在列宁格勒。1964年6月,赫鲁晓夫将在那里同南斯拉夫的铁托举行简短的会见。这一方案也放弃了。
  勃列日涅夫知道克格勃负责人不想干太亏心的事,就降低了要求,不是杀死赫鲁晓夫,而是把他抓起来。在他7月初从斯堪的纳维亚访问回国时把他抓起来。但下一步怎么办?最主要的是怎样才能看起来抓他是合法的?
  看来搞掉赫鲁晓夫必须遵照党内民主程序。
  1964年10月,赫鲁晓夫在克里米亚休息。由于天气不好,转到皮聪大。而在莫斯科10月12日,召开了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勃列日涅夫主持会议,讨论新的五年计划,还有农业的领导和农业的集约化问题。大家一致意见由勃列日涅夫给赫鲁晓夫打电话,请他回莫斯科。
  乌克兰原第一书记谢列斯特在一次会见记者时证实:我们全体主席团成员都参加了。勃列日涅夫和赫鲁晓夫通电话时有点吓人,勃列日涅夫有点发抖,说话结巴,嘴唇发紫:“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我们请您回来……根据您的信函……”
  勃列日涅夫很紧张,虽然在赫鲁晓夫飞回来前权力掌握在他们一伙手里,并得到了克格勃、内务部和武装力量头头们的支持。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谢列平注意到新闻界也站在他们一边。《真理报》总编,国家广播电视委员会主席在国外出差。《消息报》主编阿朱别伊和党中央意识形态的书记伊利切夫在国内出差。
  谢列斯特在日记中写道:10月13日下午3点,赫鲁晓夫和米高扬走进克里姆林宫里的党中央主席团的会议室。那里集合着全部大臣们,包括党中央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和书记处书记。赫鲁晓夫向大家问好。然后不满地问:“这里发生了什么,谁主持会议?”主席位子空着。赫鲁晓夫习惯地坐上去。宣布开会。他说,但不向一个具体人:“谁说话,什么问题?”
  开始了坟墓里一样的寂静。分把钟的冷场后,党中央的书记勃列日涅夫开始讲话。这是主席团预先定好的。一场戏的演员们开始进入角色……
  当时主管意识形态的中央书记苏斯洛夫带头向赫鲁晓夫发起攻击,他作主旨长篇发言,列数赫鲁晓夫十年来的一系列严重错误,接着其他人跟着讲话,都是批评赫鲁晓夫的错误的“炮弹”,对赫鲁晓夫来说实际上已经形成众叛亲离的局面。赫鲁晓夫想要发言反驳,但主持会议的勃列日涅夫不给他发言的机会。赫鲁晓夫想要召开中央全会来挽回败局,但为时已晚,各加盟共和国和自治共和国及各州委的书记们都已被勃列日涅夫、苏斯洛夫等人做好了工作,站到了他们一边。
  不久赫鲁晓夫被解除了一切领导职务,成了一个退休金领取者,到莫斯科郊区的一幢别墅里过养老生活了。
这样可以么?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的介绍

弗拉基米尔·叶菲莫维奇·谢米恰斯内(俄语:Владимир Ефимович Семичастный,英语:Vladimir Yefimovich Semichastny1924.1.15—2001.1.12)曾任阿塞拜疆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二书记,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61—1967)

少长咸集